3
———
我们常常会用上帝的难题为难自己。
最常见的比如“妈妈和媳妇同时掉水里,先救哪一个?”这是典型的上帝视角的问题。
而作为具体的人,真正为难我们的情境其实是:“媳妇问我,妈妈和她同时掉水里我先救哪一个,我怎么回应我媳妇?”
看上去只是表述的小小差异,但它从一个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变成了我和媳妇的关系问题。前者是无解的,后者的解法可以有很多。
上帝的难题之所以更难,是因为对于这种全知视角的问题,我们往往不满足于某一个具体情境下的应对方式,转而寻求抽象意义上的,大一统的答案,足以应用于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人物,放之四海而皆准。小概率的风险也要照顾到(“万一呢?”),以及考虑到每个人没有说出来的想法(“我就是知道他怎么想的”)……
这样一来,很多问题就变得像是“如何用五个饼两条鱼喂饱五千个人”一样——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或许很有意思——对于现实世界来说,无解。
4
———
有时候,我们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在定义问题的不可解决。
在心理咨询课上我们教学生如何提问,有学生问我们:“老师,遇到那种根本不听你提问的人,你要怎么问?”这种问题常常噎得我说不出话来。
冷静下来想想,他已经把人定义为“不听你提问的人”,而且还是“根本”,在这个定义的范畴里显然不可能存在答案。这就像“怎样让不爱吃饭的小孩爱上吃饭”,“睡不着的时候怎么才能睡着”,“如何跟不讲道理的女朋友讲道理”等问题一样,从提出的一刻起,就注定无解了。
而解决难题,最关键的那个问题或许就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时候,并不是看到,也不是听到,你只是在头脑中创造了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