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华讲师网著名讲师孙军正
五维绩效管理创始人孙军正,长期对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国有企业的非市场化机制导致绩效管理推行的难度很大。
■ 非市场主体没有明确的商业目标
对于一个真正市场化的企业而言,其根本的目标是商业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传递的是市场的压力和价值的导向,比如市场份额、收益等,此外还包括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其他目标,如流程的高效、组织氛围的建设等。这些目标会牵引企业员工的行为。
国有企业虽是“企业”,但与完全市场化私有和民营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根本在于目标多元化 —— 在商业目标之外,传统的国有企业还承担着诸如产业结构、政府税收、就业安置等社会性目标;后者往往冲淡了国有企业的商业目标,使其身份模糊。正是由于企业目标的“非单纯化”,使得国有企业内部传递的不仅仅是横向的市场压力,更多的是纵向的政治压力。
■ 非市场主体造成了国有企业绩效文化的差异
由于化解市场压力和化解政治压力的途径不同,导致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员工不是以工作任务完成为目标,而是以应付、迎合上级领导为目标。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倡导“责任心”、“积极主动性”的思想因素来开展工作;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即使工作任务完成不了,只要能对上有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即可,自身利益不会受损失。
非市场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中员工往往“主人翁意识”强烈,利益关系复杂,导致管理者虽然“层级”清晰,但“管理职权”却不甚清晰。管理者往往碍于情面,不愿意、不敢于做评估、帮助改进,这导致的结果是:绩效管理在很多国有企业实质上成了围绕事后的考核,怎么能够考得公平,考得员工满意,哪怕绩效水准一直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 在国有企业盲目推行绩效管理的后果分析
国有企业的目标不清晰、缺乏业绩导向的文化氛围,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普遍落后等现实制约,如果不顾这些因素盲目推行所谓“先进、科学”的绩效管理,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由于对目标能否达成的不确定、对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不信任,以及“经济人”保护自身利益这一前提假设,员工很可能会在绩效计划的环节就与主管讨价还价,双方以达成最低标准作为工作目标;同时,国有企业的绩效大多未能和激励挂钩,员工在执行中往往就以达成基本目标为限,不愿为更大目标的达成而努力。
合作代理:
孙军正老师2013年核心课程重磅推出,欢迎全国各地培训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各类协会)长期代理(邀请)孙老师主讲的系列实战管理课程。联系方式详见孙军正中华讲师网博客中的“联系方式”,将由孙老师助理负责跟进沟通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