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亚辉,翟亚辉讲师,翟亚辉联系方式,翟亚辉培训师-【讲师网】
亲子教育专家/书法家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2018-04-26 2682
对象
成人
目的
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该如何弥补不足
内容

——梭罗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曾经在讲课时,认识了一位姓赵的大姐,四十岁上下的年纪,从事于某直销行业,每次见到她,都是一身干净得体的职业装。这大姐非常好学,每次课程,不管哪类的内容,几乎都会参加学习,而且笔记也记得规规矩矩,但是据了解,她的成长速度却比较慢。

她虽然在很认真地做着这件事,但是大多都是机械性地学习,也可以说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即便她很认真努力,却只不过是在进行着知识量的积累,并没能消化吸收,更别说融会贯通,也所以成长缓慢。其实她应该是最不希望如此的人,但结果却注定如此。

没有谁不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展现出最完美的自我,得到最完美的结果,但现实往往不如人意。也所以很多人心有不甘,他们不断地学习,一再地努力,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人生有所突破,进而改变现状。然而多数人的结果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太大改变,很多人慢慢疲惫,心生动摇,进而放弃,甚至愤慨于“老天不公”。

其实努力、勤奋决定的更多只是熟练程度,也即是能让你比别人多做几次,而决定成就大小的决定因素一般则是我们的内因基础。当然不排除外因的影响,譬如出身。基础不足时,即便努力勤奋,可能也只能换来少量回报。即便有时具备很好的外因条件,也可能只是烂泥难扶上墙。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大把存在,习惯良好,积极努力,就是成长很慢。

我们往往只讲勤奋,却不提基础,就好似大家基础都一样,谁会傻子似的坚持付出,谁就能最终脱颖而出一样。也所以很多人在一次次拼搏,却被结果一次次刺痛之后,开始对“拼”提出了质疑。其实不是“拼”有问题,是你的基础出了问题,导致你拼的方向出现问题,只是盲目瞎拼!

譬如一个人的基础为1,假设拼搏或激励的效率能达到100%,他的最终产出也不过是2;假如一个人的基础是100,即便缺少相应的拼搏或激励,他的产出也可以轻松达到100。当然假如能够再给予一些拼搏或激励的话,结果可能就会达到150,甚至会更高。

都说天才出于勤奋,其实更应该说,是在好的基础之上的勤奋。勤奋不过是辅助条件。貌似比天才还勤奋的普通人多了去了。要努力要勤奋要付出,更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迷迷糊糊的拼蛮力。

譬如很多农民伯伯,早晨天不亮就开始劳作,晚上天黑透还在继续;又如厂子里的普工,一天能工作10几个小时,一年还休不了几天假;再如大街上的环卫工,起早贪黑,非常的勤劳。假如从时间的付出角度来看,论勤奋有几人能与他们相比,可是论个人成就能到达的高度呢?

都说勤能补拙,但却往往是在拙的前提下,以勤来补,为何不未雨绸缪,不给拙出现的机会,却要亡羊补牢式地以勤补拙?况且,勤能补的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拙,思想意识深处的拙拿什么来补?

也所以很多人都在瞎忙碌而不出成绩!这貌似不是个案,而是非常普遍!

当然,说这些话的目的不是要否定勤奋拼搏的意义,而是希望大家能看清,首先应该注重的是基础的奠定,让拼搏成为良好基础之上的锦上添花,而非是基础不足之时的备胎。

比如当前的教育,因为大家对这种内因基础方面的了解太少,而造成了忽视,普遍地关注于体制内的学习,更确切些说是成绩。知识只是我们生产生活所需利用的工具,辅助于我们的成长,它的作用大小取决于掌握它的人会不会利用,与掌握多寡并无必然联系。所以当我们片面地追求对知识的多寡及熟练度的掌握,而忽视对知识的实际利用能力之基础的奠定时,注定要被现实打脸。百无一用的书生就是这么来的。而读书无用论也基本源于此。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