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孟晓苏讲师,孟晓苏联系方式,孟晓苏培训师-【讲师网】
著名企业家、学者、北大经济学博士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孟晓苏:孟晓苏 
2016-01-20 6417
著名企业家、学者、北大经济学博士,中国企业联[1]合会执行副会长,中   孟晓苏
孟晓苏
房地产协会副会长,中国最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集高级领导干部、企业家和学者等多重角色为一身,既擅长宏观角度洞悉中国房地产走势,又长于实战地决策房地产运作。他的专业思想与观点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一名普通的汽车工人到北京大学博士,从国务院领导人秘书到国务院直属局负责人,从党政官员到企业家,成为220多个城市中430多家房地产企业的领军人,孟晓苏的事业达到成功的顶峰。孟晓苏身兼官员、企业家、学者于一身,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为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为推动房地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而呕心沥血,屡屡建功立业。在这些闪亮成功的背后,支持孟晓苏一步步走来的是他丰富的人生历练。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乐·戈乐曼在《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提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以及达到有价值的人生目标,主要不是取决于他的智商,而是他的情商、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和别人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也许可以解释孟晓苏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
  跟孟晓苏聊天很轻松、舒服,他思路敏捷、严谨,条理清晰。感觉谈话的对象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商界英雄,而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儒者。对孟晓苏近半天的采访中,翻阅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很容易被他那种饱含爱国情结和极富社会责任感的精神所感动。
学生时代
北京八中的读书生涯 
  孟晓苏祖籍山东,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12月24日因在父母南下途中出生于苏州而得名。出生短短的几个月后,还在襁褓中的孟晓苏便随父母辗转到了北方,4岁时到了北京。14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和现在都很有名的北京八中。北京八中人才荟萃,上下届和同级的校友中就有后来赫赫有名的校友,如贾春旺、周小川、苏宁、闵维方等同学。这样的顺境本应一直伴随他的成长,没想到临近初中毕业时,一场文化大革命就将孟晓苏的高中梦与大学梦都打得粉碎。
两年的文革生活
  现在回想起这段时光,他淡淡地说“没有什么可抱怨,那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从他的话语中看到了他性格中的豁达与宽容。
  经过两年的文革生活,当大部分同学走向农村、牧区之际,孟晓苏选择进入北京汽车制造厂。“那个年代工人阶级最光荣,在校办工厂就加工过收音机小零件的我又开上了机床,当时我干活技术很好,一心想当个八级工。”因干活很好在工厂被称为“小八级”的钳工孟晓苏也很关心政治,在工作之余经常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段经历使他终身受益,后来他关于国企改革的精辟文章,包括《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等,都得益于那段时间熟读的《资本论》。
北京汽车制造厂的生活
  当时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是212吉普车,就是毛主席检阅红卫兵乘坐的那种车。就这样,18岁的他成了一名汽车制造厂的磨具钳工,后来又学了车工、刨工、镗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年。虽然做一名工人不是自己最初的理想,但是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因为年轻力壮,赶上需要出力的活儿,如安装磨具的导柱与导套需要抡大锤,孟晓苏都抢着干。18磅重的大锤在他手中抡得飞星走月。年轻人正是长身体时期,抡大锤时间长了,孟晓苏的两只胳膊也就变成一长一短,右胳膊足比左胳膊长了一公分。以致现在买西装也要把右袖放长才能穿。“这是年轻时抡大锤抡的!不过现在打高尔夫球就显出优势了。”孟晓苏伸出两只手臂比划着长短,言语中不乏调侃与幽默。
恢复高考的生活
  1977年,高考恢复时,已是中共党员、基层干部的孟晓苏犹豫了。十年的工人生活,已使孟晓苏与工人们结下了浓厚的感情,但是进入大学求知更是自己多年的心愿。厂领导认为孟晓苏不上大学是耽误人才,教育科乔科长主动为孟晓苏报了名,又在特长一栏里填了他发表过的多篇报道,结果他考进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我在大学里是身上有很浓厚工人气的学生”。回想起当年和工人们结下的深情厚   孟晓苏
中房集团在京直属企业和项目公司分布图
[2] 谊,孟晓苏说那是一辈子的财富。
工作的经历
  十年零十天的工厂经历,孟晓苏毕生难忘。在工厂工作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孟晓苏感到苦中有乐,工人们的质朴、无私精神无数次地感动了他。他和工人师傅和同伴们亲切相处,大家也都非常喜欢这个技艺精湛的年轻人。“十年的工厂生涯让我学会很多,我感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处事风格都发生了变化,我对工人同伴有着深厚感情”。20多年后他执掌的中房集团有几万名员工,这段工厂经历对他以后作为企业家的生涯有着深深的影响。
从政生涯
  1982年初,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孟晓苏进入中宣部新闻局,后来中央办公厅需要秘书,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亲自来挑,高大挺拔、仪表非凡且有一股子书卷气的孟晓苏被挑中了。33岁的孟晓苏来到中办,被直接分配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当秘书,此后7年半时间,他一直跟随在万里这位堪称是中国改革开放先锋与闯将的国家领导人身边,目睹并经历了那个时代中央一系列经济问题重大决策制定出台的过程。
  在中南海那段日子里,孟晓苏广泛接触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工作,参与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高,也深受中央领导同志高风亮节风范的影响,他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成熟。
  由于多年接触的都是牵动全局的经济工作的大事,又直接参与并俯瞰了许多经济改革的实践,做过国务院领导秘书的他越来越感到理论的重要。征得万里同意,孟晓苏于1988年再度考入北大研究生院,成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萧灼基、刘方域的在职研究生。
  攻读硕士期间,和孟晓苏同时拜入这几位教授门下的还有两位同学,一位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一位是现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潮。做毕业论文时,孟晓苏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问题》,李克强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李源潮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孟晓苏这篇论文是他在国务院亲历经济改革决策的积累之作。1991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这篇主张“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的论文发表在《管理世界》杂志上,引发了对“市场取向改革”的一场激烈争论。当年年底邓小平同志踏上了南巡路程,1992年年初发表的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当时厉以宁把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三位学生的硕士论文整理成一本书,定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厉以宁写的后记题目是《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今十六年过去,师生4人当年的预期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已经变成国家正在进行的实践”,孟晓苏不无自豪地说。
  在中南海的近8年时光,是孟晓苏最忙碌的日子,他告诉记者,他几乎从来未曾真正地休息过,即使是妻子生小孩时,他都不在医院。当时跟医院电话联系不方便,还是第二天妻子的同事打公用电话告诉他这一消息的。记者发现,孟晓苏一谈起他的妻子,便满含深情。
  孟晓苏告诉记者,妻子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从来没有让他分担家务。妻子生产时他不在身边,孟晓苏感到特别难过,他说他欠妻子太多。正因为他对妻子心怀感激,几十年风风雨雨当中,好多家庭都经历重组,而孟晓苏的家庭却和谐完美。
企业生涯
  1991年1月,孟晓苏走出了在旁人看来有着几许神秘的中南海,调任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一年半以后,孟晓苏被调往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担任总经理。对于他来说,从商是一块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奇热土。
  在此之前,孟晓苏的仕途历程和理论研究,均未与房地产业发生直接关系,他本人当时也没意识到,正是这一次工作变动,再加上以往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使他不仅当上了“中字头”房地产国企“掌门人”,而且成为中国房地产界屈指可数的权威理论家和一系列房地产理论与政策的提出者。
  从汽车工人到北大博士,从中南海到中房集团,孟晓苏在商海中拼搏了16个年头,可他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商人。他说:“我是国家雇员,是无产者。我有不少下属员工是有股份的,我没有。因为我对他们实行经营者持股了,而上级对我没有实行同样的政策。我在工厂的时候就入了党,一直受党的教育,我把为国有企业工作更多地看作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这一代人的理念大都如此。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这一代人只能是奉献者。”
  对孟晓苏而言,在社会角色中“企业家”和“学者”哪个更重要呢?“我做企业家是被动的,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都是组织调动的。而读书做学问是自己的选择。”——孟晓苏。
  从事企业工作之后,孟晓苏积极研究产业发展理论,用于指导行业发展与企业经营。他提出的“房地产周期性发展理论”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许多学者也积极参与房地产周期研究,丰富了这个对产业发展很为重要的理论;他带领研究发明的“中房指数”已经连续发布了十三年,成为观察行业发展的重要景气数据,由中房指数系统发展起来的“搜房网”,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房地产门户网。
  孟晓苏出于多年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工作的经验,以及对经济发展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多次向国家提出关于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他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保险的专家之一,被采纳后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质量,而且推动了居民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拉动了相关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他所提出的将房地产业列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议很快为国家所采纳,国务院文件明确“房地产业是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
  孟晓苏与几位同事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在中国发展廉租房建设、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由于没有被及时采纳,忽略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造成近些年在发展商品房市场的同时,弱势群体在住房上得到的实惠明显过少,房价上涨较快,引发人民群众的很大意见。孟晓苏近几年又多次重提这个建议,终于在去年8月被国家采纳,将廉租房建设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年将全力推进。而孟晓苏则及时提出引进国外盛行的房地产投资基金“瑞茨”,通过向社会发行的持有收租物业的基金,增强运营廉租房的能力,为廉租房业务的迅速发展寻找到广阔的资金来源。
  他还最早提出引进“反向抵押贷款”保险产品的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反向抵押贷款”又被人称为“倒按揭”,是一些发达国家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的成熟产品。社会上近年也掀起对这种“以房养老”新模式的热议,很多人愿意响应与参与。去年11月由孟晓苏担任董事长的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起来,使人们更加盼望“反向抵押贷款”产品能在中国早日实现,为缺乏养老保障的中国老年人多提供出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