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从某种程度上说,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只是台前的“演员”,而各国真正比拼的乃是背后的一套现代化“程序” ——
有没有一套人才选拔体系、俱乐部网络、激励因素、科技研发力量、市场化平台等综合而成的机制支撑着,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秀的选手来。
这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使得整个社会围绕着它自发重组结构,从各个环节上予以支撑,形成一个生态,以带动整体的发展。否则,即便偶尔冒出像当年破跳高世界纪录的朱建华那样的天才选手,之后也会难以为继。
就此而言,这意味着要将体育项目也作为一个个产业来加以现代化的重新改造。而如果一个社会自身未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极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这伴随着一个社会的整体改造。
4
———
如果把世界分成七个主要区域,可以明显看出:
近三十年来的八届奥运会上,绝大部分金牌都被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欧美、东欧、东亚所瓜分,而欠发达的拉丁美洲、非洲、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则是成绩最差的。
这绝非偶然。
最差的是南亚东南亚,这个占到世界人口近三成的区域,在前七届奥运会产生的 1976 枚金牌中仅夺得了 13 枚,其中 1988 年汉城奥运会和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上竟然一金未得;而在这一区域夺得金牌最多的泰国(主要在举重、拳击等项目)也是相对发达的国家。
5
———
固然,体育运动有其特殊性:它时常会爆冷;也有运动偏好,例如极少有西欧北美的选手参加举重比赛,但他们常常垄断马术、赛艇、帆船帆板乃至自行车等项目。
此外,还会和身体素质有关。如非洲选手这些年来就在中长跑项目上表现突出,而牙买加这个小岛国却出了多名世界级的百米飞人。无论是博尔特还是埃塞俄比亚女子长跑名将迪巴巴家族,他们早年的训练场地都非常差。
不过相对而言,跑步、足球原本对于场地、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就不像马术、赛艇之类的贵族运动那样高,甚至可以不需要场地;而在泳池里,你基本上就看不到黑人选手。
至于说到身体素质条件,其实本身也会随社会的发达程度而有所改变——
对此最明显的一点是,赛场上的美国黑人明显比非洲黑人高大强壮得多。
按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 18 岁女性平均身高增长了 9.5 厘米,但低于日本的 16.0 厘米和韩国的 20.2 厘米,以至于从一度身高领先于日韩变为被它们追平乃至超越。这种身体素质的改善,说到底仍是与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