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华,张运华讲师,张运华联系方式,张运华培训师-【讲师网】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运华:《星云大师讲演集》――身心安住的家园
2016-01-20 13998
      我们的心究竟住在哪里?一般以为心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果真如此,那么我们这个色身又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必须知道人的身体就如一所房屋,住久了,自有败坏的一天;当“我”被迫搬“家”时,就会依业力的轻重各自去轮回了,因此而有住进“高楼大厦”或“茅舍矮屋”的差别。但不管世间法多么无常,我们所当把握的是现世人生,所应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人身,建立一所可以安住的家园。
  但是,要建立这所家园并非容易,不但要有一般建筑事业的基层架构和装潢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从事文化工作的高瞻远见与誓愿精神。大家首先要发愿断除一切烦恼,从此证得清净自在,才能求身心的安住自在。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人人都必须依持一颗朗朗如晴空般的心,在这儿共承佛法的滋润,一起来建立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净土。如何建立身心安住的家园?我分成下列四点来说明:
一.身心活动的情况 
  俗话说:“世有百年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意思是说明了尽管世间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难保永恒的清净自身。为什么呢?这要归咎于我们根本不明白身心活动的状况。
  在我们一生当中,最亲近相知的朋友,莫过于身心了。不论我们去哪里里,或者做什么事,身心总是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地环绕左右。像这样朝夕相处的朋友,我们从来就不知道去照顾关爱它。平常我们东奔西跑,忙里忙外,身心便不辞辛劳地随侍在侧,怕我们颠簸受苦,在旁一一替我们承担了所有苦难。但是,我们从来不知拨空去陪伴这个知己,却让它孤独一生;更不知道好好去对待这位故交,任它迷惑不知所从。仔细想来,我们真是愧对身心。
  佛经上有记载,有个人由于平时不太爱惜身心,过度糟蹋身心没有节制,身心终于不堪负荷败坏了,等到临终时,此人才懊悔没有善待身心,这时身心便开口说话了:‘你要挣钱,我替你奔波赚取;你要谈恋爱,我也为你分忧解愁;甚至你要打针吃药,我代你受皮肉之痛。你在世间做了种种事,我就代你受种种的苦。现在你老了,竟然义无反顾要离我而远去,你真是太没有心肝了。’
  这番话真是令人感动,不禁让我们要惭愧平日对待身心的薄情寡义了。我们终日汲汲营营,在这滚滚的万丈红尘里,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事?我们到底又为谁辛苦为谁忙了呢?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年轻的时候,穷苦潦倒,虽然没有万贯家财,身上总有几个零用钱可以花用,等到辛辛苦苦创了一番事业,发达了,有了万两黄金时,反而身无分文,所有的钱财交给银行保管去了,或者被不肖子孙挥霍了。在贫困的时候,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只要有一碗米饭,五、六碗的粗糙米粮也可以囫囵吞食,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等到事业成就,吃得起山珍海味时,却胃口不好,容不下几粒白米了。过去没有地位时,不但随时可以笑闹喧哗,甚至可以任意高歌作乐,但是一旦有了身分地位,反而不敢恣意开口畅言说话了。古德说:“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正足以说明了个中的沧桑和无奈。
  而这些情形其实都是自己造成。因为我们尚未找到“自己”,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一个“我”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为什么无钱的我和有钱的我,同是一个“我”的问题,却有千差万别的景象呢?我现在问各位一个问题:‘你住在哪里里?’大家也许会不假思索回答说:‘住在某某路几号几楼。’但是各位如果仔想想,你真的住在那里吗?我再请问各位:‘你的心住在何处?’你说就住在身上。我们的心真的就安住在身上了吗?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我们的身内又住了谁呢?当大限来临,身体老去了,心又何去何从呢?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假我”和“真我”的分别。
  平时吃饭穿衣、谈天说地、嬉笑怒骂的我,是假相而非实在我,真正的我早已被五欲六尘污染了。我们的身体是个烂仓库,里面储藏了许多不良的产品;身体是藏污纳垢的根源所在,是种种不清净念头,细菌的培孕温床。这些贪妄、瞋怒、爱欲、痴愚等等细菌,都是导致身心败坏的病因,再加上仓库本身的设备不佳,通风不良,如此恶性循环轮回,身心就变成五欲六尘的奴隶,丧失了“真我”的存在。
  那么,既然知道病因的症结,就必须从根本去治疗,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胡乱投医。譬如有人刹那之间生起了偷盗之心,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是被偷窃的受害者,一定焦急万分,这一念的觉知醒察,使他终于放下妄念企图。虽然此人暂时放弃了邪恶的行为,但是他心中的邪知妄念没有根本的去除,好比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照样邪念丛生,妄想纷飞了,那么,什么才是根本的解救之道呢?
  曾子一日必定反省三次才能心安,这个反省的功夫,其实就是净化身心的方法,每天勤加拂拭,身心终有呈现本来面目的一天。曾子之所以要天天自省,正是害怕今日之非会变成明日之是,而这种积非成是转成病菌的过程是我们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因此我们每天要努力擦拭尘埃,不使爱欲的尘埃污染了我们的身心,这样一来,身心真正得见清净,真我便跃然出现无蔽了。
  中国有名的大哲学家老子曾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佛教也说:“身为苦本。”身心的活动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苦乐、生命的净秽与否问题。因此如何认识身心的活动情况,如何导正身心活动的正确方向,是何其的重要!身心的活动究竟在哪里里?身心到底有些什么活动?身心以财、色、名、食、睡的五欲,以及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为活动对象。身体有杀、盗、淫的活动情形,心理有贪、瞋、痴的状况;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心理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身心活动的不正确,导致许多的祸源,种下许多的苦果。
  有一天,有一位比丘正在森林中禅坐,突然听到一些动物在吱吱喳喳争论不休,乌鸦首先发言说:
  ‘我认为世间上饥渴最痛苦,像我们找不到食物,那种饥肠辘辘的滋味真不好受。’
  乌鸦才讲完,鸽子也跟着发表意见说:
  ‘不对!这世间最痛苦的是欲望得不到。’
  蛇在一旁也说道:
  ‘瞋恨才是世间最为痛苦的事,瞋火尚未烧到别人时,已经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了。’
  始终默默不发一言的鹿,终于慢条斯理地说:
  ‘畏惧最痛苦,大家不是天天在担心猎人的弓箭,不知什么时候会射中我们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比丘被吵得没办法,终于出定告诉这四种动物说:
  ‘你们大家都只说到表面而己,真正的痛苦在于我们的身体,身体才是痛苦的根本。’
  有了身体,我们天天要为它沐浴妆扮、抹红戴绿;因为身体,我们才要辛苦奔波为它吃饭睡觉;由于身心的活动造作,我们也因此有了生死轮回。
  佛经上有段关于身心活动的精彩记载,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出外托钵,看到路旁有一个修行人在鞭打一个尸体,弟子很纳闷,问对方说:
  ‘这具尸体和你有什么仇恨,你为什么要鞭打他?’
  ‘这具尸体是过去世的我,由于无明烦恼,它做了不少坏事,使我在无始生死中沈沦,因此要鞭打他。’
  修行人回答着,转身却对另一具尸体礼拜,并散撒香花。佛陀的弟子很奇怪,又问道:
  ‘那么,这个尸体和你又有什么关系,你如此的恭敬他呢?’
  ‘这个尸体也是过去世的我,由于它一心向道,懂得修行,因此我才能够出生为人,并且出家做了修道的人。’
  尸骨在此,人在何方?了知真我,不在皮囊。身体只是个囊袋,终有腐坏的一天,身心所造作的业力,将牵引我们去接受应有的果报,同样的身心活动,心念不正,行为乖戾,将使我们在痛苦深渊中浮沈;心念纯净,行为正直,就能远离恶途,趋向善道,由此可见身心活动状况的一致性。而心的力量尤其巨大,不仅维系色身的行、住、坐、卧等等活动状况,并且关系着一个人的苦乐哀荣,心力之大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幸福与否。
  从前有个老太婆,由于她整天哭丧着脸,从来就不曾笑过,因此人们就称她为“哭婆”。有一天,有个老禅师路过借宿老太婆家,看到她愁眉不展,泪流满面,就问她说:
  ‘老婆婆,你为何天天哭泣呢?’
  ‘你不知道我内心的痛苦。’
  老禅师一听,正起脸色细听她娓娓道来: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卖伞的青年,二女儿嫁给做面条的人家。每次一出太阳,我就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一看到天下雨,心情就难过,害怕二女儿家的面条没有阳光曝晒,就没有生意了。所以,我无时无刻不伤心难过,不得不天天啼哭。’
  原来为了这个原故,老禅师于是委婉地告诉她:
  ‘我教你一个快乐的方法,以后你看见太阳出来了,就想着二女儿家的面条有了日晒,生意兴隆;天一下雨,你就想起大女儿家的伞生意上门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每天笑嘻嘻过日子了。’
  老太婆接受了老禅师的意见,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整天笑呵呵。不再哭丧着脸了。由此可知,心的力量是多么大啊!心念一转,海阔天空,人生何其快乐!心境一变,烦恼就是菩提,身心愉快,解脱的涅槃就在眼前了。
  有一个失明的女子,生得十分美丽。男子对她都是一见倾心,再见钟情。可是她认为自己是个残废的人而心生自卑,不敢接受男子对她的情爱好感。直到有一名男子对她百般追求,起初她还是心领而已,不敢与他来往,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这个女孩终于受到感动而答应嫁给他。这个男孩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欢喜,情不自禁地拿起一面镜子对着女子说:
  ‘你好漂亮喔!我真是喜欢你。’
  女子一听男孩如此赞美自己,彷佛晴天霹雳,伤心不已。心想:‘你这个薄情汉,明明知道我双目失明,却故意拿镜子给我照,分明耻笑我是个瞎子。’她一气之下,一口回绝了这门婚事,并且大声喝道:
  ‘你走!走得远远的。’
  这男孩子扔掉了镜子,不断地解释说:
  ‘你在我心目中本来就是个完美的女子,我从来就不觉得你是个瞎子啊!’
  盲眼的女子终于被男孩这分挚情诚意所感动,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感情说: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是瞎子,只有你不把我当作是残废的人。你才是真正认识我、爱护我的人啊!’
  有情人终于成了美眷。由此可见心念有多大的力量!一个心念可以促成一对的佳偶,假使这个女子情到深处还不免自卑心的作祟,不能根除心上的魔障,就算有地久天长的山盟海誓也是惘然。所以,心的活动虽然千变万化深不可测,但仍然是一念之间的瞬息变化而已。有人一转念便能改邪归正,增品向上。有的人却始终徘徊在死胡同里不得脱身,就是这个缘故。我们明白了身心活动的情况之后,更要进一步去了解身心净化的方法,唯有清净的身心才能证悟自性,得到究竟的快乐。
 


 
 
 《星云大师讲演集》-生命升华的世界
 
 (下) 
三、从艺术的生活里看禅的世界 
  前面提到禅者生活的艺术化,现在我就以禅的艺术生活,来说一说禅者升华的境界。时下一般住屋,大抵都是高楼大厦,里里外外的装潢格式,可以说十分进步,不但要求新颖堂皇,更讲究美仑美奂艺术化,譬如庭前庭后绿意盎然,立地长窗满是生趣,这一切无非是艺术化的表征,其实也是禅机的运作显露。禅既然无所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怎可轻易放弃周遭的任何禅机呢?现在我从四个层面来说明禅者的艺术生命:
 (一)禅园
  我听说有一家百货公司曾经发出广告,要展示“禅”,我一听,不知道如何以现代文明来展示禅,便抽身前往探个究竟。原来,生意人也解禅机,知道从禅的生机去表现一种至真至善的美。那怕仅是一块板模,几笔彩画,也能将禅园那种寂静、融和的意境表达出来,使原本坚硬无情的文明产物跃出生命之光与禅之花。我置身其中真是欢喜,恍如到了一片人间仙境,感觉到高深悠远的意境。
  日本京都有一间龙安寺,闻名遐迩,前往日本的游客们大多会去参观。龙安寺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的庭园,这座庭园没有青翠繁郁的花草树木,只有十几块的石头和许多白砂铺成,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经过禅者的灵巧设计,深具吸引力。许多人一到了这里,静静地坐在玄关上,望着冰冷却柔暖的白石,任想象海阔天空的飞驰,翱翔在禅那深旷空灵的世界。
  中国有一句老话:“天下名山僧占多”,天下的名山灵刹全出自禅者的妙手,峨嵋、普陀、五台、九华四大名山,乃至近代的上海哈同花园,都表现了禅园特有的韵致,禅园的建筑风格并且深深影响中国庭园的设计,尤其今日我们讲求美化家园、美化心灵,禅园应该可以提供我们宝贵的参考。
 (二)禅画
   画,是生命最深沉的静态表征,但一幅画的经营过程却是动态的。画舞狮所呈现的可能是一只沉寂入定的圣兽,但是画家描摹的过程也许不知看尽多少舞狮的情状;画宁静大海的沉,和浅滩毕露的浮,画师可能要费上半辈子的生命,才能捕捉瞬间的生命之光,而这通明的“光辉”,却是禅者信手拈来,随机可得的巧思。
  上个月,韩国有一名禅师准备在台北开设禅画展示会,其中有禅宗三祖僧璨禅师等的画像,我前去参观之后,不禁拍案惊奇,好像中国禅师都一一出现了,原来,每一幅沉静的画中,都有一个深刻超凡的生活,于是我回想不久前在日本的一幕景象。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位禅师名叫石头希迁,他圆寂之后,肉身被移送日本,我藉此因缘在日本的某一次展示会场中,看见我们的禅师竟然沦落他乡了。照理,石头和尚应当在证悟涅槃之后,生生世世永在中国,他的金身舍利为什么飘泊异域呢?
  现在我说一段有关石头和尚的故事,就是“走江湖”这句名词的来源。过去江西有个马祖禅师,其道风十分有名,另外在湖南也有一位和他齐名的禅师,就是人称石头和尚的希迁禅师。在那个时代,一些游学名士,不是到江西求道,就是到湖南参学,因此而有“走江湖”这句名词的流传。然而“走江湖”沿至今日却不是出外参学的原意,而是流浪买卖的意思,这个典故与石头和尚之沦落异乡一样令人惋惜。
  从达摩祖师的禅画里,可以意会达摩东来传法的坚毅精神;从禅师们接机传灯的禅画里,可以感受禅者庄严慧命的延递;从烟岚岭月的山水禅画里,可以清明地勾勒出禅的深邃生命。家中如果能摆一幅禅画,会使室内的气氛活泼盎然起来。
 (三)禅味
  禅是有味道的,我们平常对酸、甜、苦、辣各种杂陈百味都十分敏感,但是对禅却不一定随时都能“知味”。
   唐朝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南岳的一个岩洞,他写了一首诗:
  “世事悠悠,不为山丘,卧藤萝下,瑰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吾复何忧?”
  这首诗的含意是说世事复杂难懂、扑朔迷离,不如三三两两几块小石头来得亲切可爱。那种以天为棉被,把地作卧铺,悠游山水的生活才是最真挚有味的。那里还有闲暇去理睬朝廷君王的事呀!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同浮云,生死都已经置之度外,不足为念了,那里还有功夫去计较什么是非忧乐呢?
  这首诗被传到天子的耳根里时,后果当然不堪设想,当时是唐德宗在位,便派侍卫去逮捕这个和尚。侍卫拿了圣旨寻找到了岩洞,正好瞧见和尚在洞里举炊,侍卫便在洞口大声呼叫:‘圣旨驾到,礼敬迎接......’这个懒瓒禅师装聋作哑,毫不理睬。
  侍卫探头一瞧,只见禅师以牛粪升火,炉上烧的是石头,火势越烧越炽,烟火弥漫,整个洞里洞外黑雾缭绕,熏得禅师涕泗纵横,侍卫就告诉他:
  ‘喂,大和尚,你的鼻涕流下来了,为何不擦一擦呢?’
  ‘我才没有这个闲空为俗人擦鼻涕呢?’
  禅师边说边夹起炙熟的石头,一口吞了下去,连口赞道:‘好吃!好吃!’侍卫见状,不禁瞠目惊奇,看到他一付津津有味的模样,也流下口水。一旁说道:‘老和尚啊!什么东西这么好吃?’
   这就是味道,侍卫无法如愿,只好回廷据实以告,唐德宗听了,十分感歎地说:
  ‘如此和尚,真是人间之福啊!’
   禅的味道必须细细去品玩,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味!
  (四)禅诗
  历来有许多涵义深远、耐人寻味的禅诗,大都是悟道的禅师们对悟境的抒发,每一首诗都表现着圆满纯熟的生命,譬如: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这首诗描写的是我们被光怪陆离的现象界迷惑了,就像苍蝇迷于纸窗上的光芒,只知一味向前冲锋,不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到幡然省悟时,已经徒费了多少岁月。描写回头人生的宽阔,转见生命的通达之禅诗,在禅师们的语录中比比皆是,简单举出两首脍炙人口的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以及: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这两首诗表现禅者恬淡无争,以退为进的睿智,也流露出禅者随缘放旷,任运逍遥的豪迈胸襟。以其无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以退为进而宇宙莫有能阻挡者,可惜世间的众生只熙熙攘攘于前进,而不能享受禅者这种退步的本自具足。
   另外朱元璋年轻时代当小沙弥时,也有一首气度恢宏的禅诗:
 “天为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足,唯恐踏破海底天。”
  语气磅礡雄迈,颇有帝王之势,朱元璋日后成为九五之尊,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我们从各个角度来透视禅师的艺术生活里所呈现的禅的境界,不知各位是否都能领会一点禅的法味与欣喜。禅容易学,但是禅也不容易领会。各位要能把自己的生活艺术化、禅味化,把平淡、琐碎的生活,升华成一幅禅的画、一首禅的诗,让自己徜徉于禅园里。
四、从违逆的人情里看禅的世界
  唐朝的黄檗禅师创建一座寺院,即将落成时,请一位写得一手好字的弘赞禅师,为他题写“第一义谛”四个字。当弘赞写完第一回时,黄檗深感不满意,要他重写;再写第二次,又被黄檗否定了。如此连续不断地写了八十四张,还是没有一张合适的,弘赞急得汗下如雨,已经身心俱疲了。这时候恰巧外面有客人来访,黄檗便走出去接待客人。弘赞心想:堂堂一位书法大家,竟然如此无能,连“第一义谛”四个字都写不好。信手拈起笔来,挥毫了一张,浑然天成。黄檗会完客走进来,瞧见桌上这卷字,运笔雄浑有力,由衷赞歎道:
  ‘好极了!神妙的笔法。’
  因为黄檗禅师在场逼视,弘赞被他咄咄逼人的目光紧盯不放,心中有所挂碍,反而不能大展身手,挥洒自如。但是也正因为黄檗的逼迫,一如禅所惯用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紧逼至穷巷死角,身心如桶底之脱落,便能如同蛟龙之入潭,兴风作浪了。有时看似违逆的人情,正是禅的大机大用。
  仙崖禅师擅长绘画写字,有一次,有一位信徒喜庆作寿,礼请他去题字,说些好话以讨个吉利。只见仙崖禅师当场挥毫:“父死,子死,孙死。”六个字。这家员外看了一怔,满脸不悦地骂道:
  ‘你这个老和尚,今天是我作寿的良辰吉日,请你来题个吉祥话,你为什么好话不说,专说些晦气的话呢?’
  仙崖禅师振振有词地回答:
  ‘这句话十分吉祥如意,父亲百年寿终了,才轮到儿子死;儿子年老死了,孙子才接着死去,这不是长幼有序、生死依时吗?难道你要白发人反送黑发人,子孙都先老死了,才老来寂寞,后事凄凉吗?’
   禅师们的思想行止都是从禅悟的境界而来,我们如果从禅师违逆人情的言笑之中,遽然给予世俗的评价,反而更不能见到禅的真章。禅是扬弃既定的观念,一匹独步于穹苍的脱缰野马。禅往往以无理对等有理,无情对待有情来显示他神奇高妙的智能与深沉蕴藉的慈悲。
  玄沙师备禅师有一天上堂开示弟子们说:
  ‘许多佛门耆宿长老都对我说,在接应群机、救度众生的时候,如果遇到盲、聋、哑这三种人,要如何来教化他。眼睛瞎了的盲者,你拈起鎚子、竖起拂尘,他又看不见;耳朵重听的聋子,你和他讲话,他又听不到语言三昧;喉咙瘖哑的哑巴,叫他回应又应不出声。你们各位有什么妙法可以度化这三种人。如果各位想不出度化这三种人的好办法来,佛法也没有什么灵验可言。’
  大众僧你看我、我看你,瞠目咋舌,答不出话来。其中有一位云水僧因此把这段公案拿去请教云门禅师,云门禅师听了,突然对这位云水僧说:
  ‘你既然来请益于我,见面怎么不礼拜呢?’
   云水僧听了,赶快就地一拜,抬起头来,看到云门禅师拿着拄杖迎头打了下来,云水僧一惊,赶忙退后一闪,云门看了哈哈一笑说:
  ‘你并没有眼盲嘛!来,走上前来。’
   云水僧依言走上前去,云门又紧接着说:
  ‘你的耳朵也没有聋呀!来,这其中的意思你懂了吗?’
   云水僧听到云门禅师在问他,随口应了一声:
  ‘学人不懂。’
  ‘咦!你根本就没有哑呀!’云水僧言下有悟。
  世上有许多有眼不能视、有耳不能闻、有口不能言的病患,需要禅师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霹雳手段,快刀斩尽妄执、分别的识苗,截断爱恨、贪恶的秽流,还给我们一个清净坦荡的生命。
  从前有个出家人睡觉时,从来不锁房门。有一天,夜行贼前来寺院偷盗。这小偷翻箱倒柜,东摸西索,就是找不到一样值钱的东西,于是便想作罢,正要开门脱身时,躺在床上的师父突然静静说道:
  ‘喂!把门锁好再走吧!’
  这小偷竟然振振有词地回道:
  ‘你,就是这般懒惰,连睡觉都不关门,难怪穷得一件值钱的东西也没有!’
  ‘你这个人真是岂有此理,我为什么要辛辛苦苦挣钱,积聚宝物让你来偷呢?’和尚理直气壮地回答。
  各位也许不相信,觉得世间那有这般情事,小偷和主人撞见了还相敬如宾,并且展出一番诙谐有趣的幽默对答,真教人难以置信,其实禅者的生命升华境界就在于此,在违逆的人情之中屡见至情至性的奇峰。事实上人与人的相处对待,如果能够做到坦坦荡荡、磊落自在,互相都以一颗真挚良善、清净无染的心相向,这就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了!
  不论从禅师的平常事务、矛盾语言、艺术生活或违逆人情当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原来禅的境界就是境我融一,浑然与宇宙万有合为一体的和谐气象,而我们所要过的,不正是这种和风霁月的生命世界吗?什么才是独立自主的心灵、逍遥自在的生活及悠然自得的生命?我们常常放眼星空,却不能综览生命全景,而欲窥性命的生机,唯有用心参禅。以下我提供修禅的十点座右铭,作为圆满的结束:
  (1)早起未更衣,静坐一枝香。
  (2)穿着衣带毕,必先礼佛祖。
  (3)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4)接客如独处,独处如接客。
  (5)寻常不苟言,出言必定行。
  (6)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
  (7)勿妄想过去,须远虑将来。
  (8)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
  (9)就寝如盖棺,离褥如脱屣。
  (10)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这些座右铭不仅禅者要守之做为悟道资粮,常人如能遵行,虽不能悟道,也离道不远。祝福各位都能有升华的生命世界!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