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海,胡中海讲师,胡中海联系方式,胡中海培训师-【讲师网】
胡中海 2022年度中国100强讲师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爱与规则教育导师、两性关系导师、个人成长导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胡中海: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来访者的失落与悲伤
2016-01-20 6140

【修行者419】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来访者的失落与悲伤

2015-05-13 139 万修行者 

【修行者419】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来访者的失落与悲伤

小兰说
处理失落和悲伤是特别考验咨询师的功力的,如果可以陪伴来访者度过这些特殊时期,对咨询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讲述了失落和悲伤的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理方案,值得一看。



失落,似乎是人们生命经验中,无法避免的事情。


从呱呱坠地后,随着生命不断地成长,个人从家庭跨入学校、毕业、走入婚姻、儿女离家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失落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与我们相遇,仿佛在提醒与考验着我们的脆弱与韧性。


失落的发生,源自于依恋情感的失落。了解依恋关系,才得以了解个人如何因应失落的冲击与可能影响的行为(Worden,2001/2004)。依恋的理论为英国精神医师Bowlby(1980)所提出,他认为孩童时期,人会对第一个重要的照顾者产生情感依附,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安全、抚育、支持与保证。即使后来随着成长,人们会转向环境寻求其他的情感依附对象,但仍会需要向原来依附对象寻求安全的保证与情绪的支持,而第一个依附对象所提供的安全基础,将会影响孩子往后发展情感连结的能力。因为依附行为是为了获得情感连结,一旦这样的连结关系产生了威胁危机,个体便会产生焦虑与反抗情绪,以防止被破坏、阻断的可能,并尝试和失落对象重新链接关系。


失落与悲伤的经验,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学会面对生命的无常,也让我们珍惜宝贵的人、事、物。虽然失落令人悲伤,但若我们学会与它共存,便能从失落的经验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成长,让自己的生命更圆满。


什么是失落?


「失落」这个词根据The Barnhart Concise Dictionary of Etymology(1995,p.433)的解释,大约在公元1200年开始被使用,同义于死亡与毁坏,最原始的意义为:被剥夺。可延伸含义为:「对那些曾拥有过的某人或某物,我们再也无法拥有了」。


失落来自于被剥夺。当我们所拥有的,有重要意义,熟悉的事物,无论是有形、无形的,被夺去、或失去了,失落感就油然而生。当失去的和我们的关系越亲近,对我们越重要,那种空虚、分离的失落感就越加剧烈。


紧接着失落,我们可能会感到悲哀、愤怒、愧疚、孤独、无助、震惊等。也可能拒绝相信失落的事实,更可能会失眠、失去食欲、感到无力,工作难以集中注意力、不想面对他人等。这些反应与感受都是正常的。经历失落事件后,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一,但大多数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顺利地调适并恢复正常生活,但也有些人仍然被悲伤紧紧缠绕着。


面对来访者的失落,咨询师们能够做什么?


1、告诉来访者接受失落的事实,承认失落的无法逆转。失落虽然带来痛苦的感受,但这些痛苦必须被体验、面对,否则借着病症或其他形式來影响我们。


2、提醒来访者暂时避免做重大的决定,因为失落与悲伤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


3、协助来访者找到适合调养身心的环境,重新适应生活。可暂时避开会让自己受伤、不利复原的环境,并寻求亲友的支持。并尝试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失落的经验与现在的生活,寻回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感,将情感、活力投注于新的目标、新的人、事、物之中。


悲伤是什么?


悲伤不只是难过〈Sadness〉的情绪而已,它所包含的是生理、情绪、认知与行为的各种因为失落而产生的自然反应。人面对到失落时,身心灵到受到一定程度的重创,承受沉重与庞大的压力


生理方面,因应失落的反应,包括会胸闷、窒息感、四肢无力、发抖、口干舌躁、头晕目眩、血压上升、胃闷或反胃等等。


情绪方面,各种交错交叠的情绪都有可能会出现,可能同时觉得愧疚,又觉得解脱;也可能觉得悲伤,又觉得愤怒。其他象是无力、无助、无望的感觉,更是常见于悲伤反应之中。


认知方面,便是会有很多念头,象是会为事件的发生找一个解释,或会有一些想法来告诉自己要怎么面对这样的处境。例如:「我该怎么办?」、「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好想再见到他」…


行为方面,则是因应情绪反应与认知反应所产生出来的行动。可能会不断的翻阅已故者的照片,或是会常常不自觉的往墓地去探望已故者,或是哪里也不想去,想先暂时远离社群,都是一种因应失落的行为反应。


咨询师如何了解悲伤者的需要及转化其悲伤的心情?


作为心理咨询助人者,首先要知道,悲伤疗愈过程并不容易,也不是依靠长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除了需要些耐心,也需要一些温柔。悲伤的人会需要回顾过往与回顾逝者的点滴,慢慢,并完整叙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承认与接纳),去经验与释放悲伤的痛苦感受,并学习适应一个逝者已不在的新环境(内在心灵与外在环境),然后重新找寻情感投注的新对象,同时再次连结与逝者的新状态关系。


悲伤的时刻,我们能做的是接纳悲伤,不因此伤害自己与他人。藉着悲伤的体验更体察生命,学习珍惜当下、珍爱还拥有的关系。将悲伤的力量投注在有对你个人有意义的事物上。因为经历悲伤,人才学会更体会他人的感受(同理的展现),并学习面对真实的生命,以真实姿态存在于生命之中,真正体会「用心活着」是什么感觉。


悲伤是因为失落,而咨询师需要了解失落背后的根本缘由。


悲伤是一种警讯,让我们知道有所丧失和缺乏,人生不同了。我们可能因此感受到生命的不再那么安定与安全,充满了不确定感,过去习以为常的生活突然间被迫失去了。了解来访者失落与悲伤背后的原因,这是咨询师的必修功力。


关系的失落造成悲伤情节难以释怀。而在关系里,当然不只是身份、角色、定位的部分,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给予、付出与接受。失去了一位重要他人,也因此失去了一份关系。而这份重要的关系,往往关系里建构了来访者的角色、定位、和身份。


自我价值的失落导致安全感的失落给来访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亲人的意外骤逝,反弹回来的将是我们对自己的苛责,觉得自己没用,觉得自己怎么保护不了亲人,怎么会让亲人受到这么痛苦的遭遇,因为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自我价值感便随之受损。


失去控制感会让来访者产生焦虑与不安,因为内心受伤了,因为对这生活世界的种种不再觉得有把握与可控制,因此,内心会强烈的感觉到一种无力与动弹不得的感觉。这就需要咨询师帮助他们重新定义或找到内心能够恢复控制的感觉,找到可利用的资源。


咨询师进行悲伤辅导的基本原则


1、强化死亡的真实感


生者必须接纳“死不复生”的事实,才能面对因死亡而引起的复杂情绪与反应。但有时面对亲友的突然离去,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真实感。强化死亡的真实感的最好方法之一,是鼓励生者面对死亡和谈论失落。例如:灾难发生时你在哪里?当时的情况怎样?如何发生的?是谁告知你的?葬礼怎么举行的?亲友们是如何谈这件事?类似这些问题的讨论都有助于检视死亡事件的发生,来强化死亡的真实感,让生者接受死亡发生的事实。


2、鼓励悲伤者适度地表达悲伤情绪


大部分哀恸的情绪都是令人不安的,例如:恐惧、无助、愤怒、愧疚、紧张、焦虑、压抑和悲哀等。随着这些情绪的表现在失落发生的初期会有麻木、幻听、幻觉、幻想、混乱、托梦等悲伤行为出现。心理治疗师应认识这些悲伤情绪和行为是一种“正常的”而鼓励做适度地表达以纾解不安。


辅导悲伤必须要察觉失落对悲伤者的意义及冲击,例如:愤怒的情绪对象是谁?愧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幻听、幻觉、幻想的内容是什么?心理治疗师应适当且有效地予以评估,检定出较为明确的问题焦点。否则,不管心理治疗师能引发多少或多有深度的感觉,都不算是有效的辅导。


但是辅导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引导悲伤者表达悲伤情绪时,谈到与逝者的往事最好从鼓励正向的回忆开始。如果会谈时悲伤者先从负向的回忆谈起,即使正向的情绪很少,心理治疗师也应想办法鼓励他谈谈逝者的一些好处,或过去曾享有的美好回忆。这样才能够让悲伤者透过辅导再经历对逝者的矛盾情绪。


3、帮助悲伤者适度地处理依附情结


对悲伤者而言,顿时失去了一位长期亲密的依附者,必然会产生陷入绝境的无助、恐慌、茫然、苦思的反应。辅导员应该帮助生者适度地处理这种依附情结(attachmentcomplex),了解悲伤者在处理与逝者的依附关系所面对的问题。也许他舍不得离开已经全毁的家园、也许他想要尽快离开这个让人难忘的伤心地、也许他认为建立新关系,将自己的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对逝者是一种羞愧、也许他认为根本没有人可以取代逝者的地位,这些质疑可能是对的,但必须协助他们面对并做适当的处理。


但是有个原则辅导者必须要注意的,就是不要鼓励还处在剧痛期的悲伤者做任何重大改变生活的决定,如变卖财产、改行、换工作、领养孩子、或很快跳入一个新的亲密关系中。因为在极为悲伤的时刻,情绪尚未稳定,很难有好的判断力,并且容易产生不良适应而影响到未来新情境的适应或新关系的建立。重要的是告诉他,不要仅为减轻现在的痛苦匆促做决定,当他准备好时,自然就有能力做决定并采取行动。


4、从短期危机处理到长期悲伤疗程


悲伤辅导是一种割断依附关系的渐进过程。危机处理是在协助生者在短期内减除危机障碍和促进生活适应能力。事实上,危机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所有的危机必须有结束的一天。但是对某些人来说,悲伤却是长期的疼痛,需要时间来疗伤,更需要持续的支持。


因此,悲伤辅导应从短期的危机处理转为长期的悲伤疗程,才能达到悲伤辅导的目标。当然,个别辅导是其中方法之一,可是限于人力,采取失丧团体(悲伤者自助团体)的团体辅导方式,应该是一个可能给予的有效而持续的支持方式。


5、心理治疗师应有能力辨认“正常的”与“病态的”的悲伤行为


当一个人面对「失落」时,不只在精神上会有极度的痛苦,在身体上也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和变化。一般而言,在哀恸的过程中,都会感受到身体的不舒服。最普遍的症状是:头痛、消化不良与四肢疼痛。还有如:失眠、暴躁、不安、忧郁、缺乏或提高食欲也是很平常的现象。


有的人会从事激烈的活动,而有些人却提不起兴趣。肌肉紧张、疲劳、记忆力不好及无法专心等情形,也会伴随哀恸而来。有些人会有过敏性的反应,另有些人会有双手颤抖、心脏悸动、晕眩、与呼吸短促等因极度焦虑而起的特性,还有人会有与其已死的亲人相似的病兆。


心理治疗师要有辨认悲伤行为表现的能力。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会面对没有重大失落经验的人,误认其正常悲伤行为表现为病态行为,而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适应。


反之,辅导者亦有可能将正常悲伤行为当作病态行为辅导,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加剧悲伤的病态行为表现。因此,辅导者必须具备辨认「正常的」与「病态的」的悲伤行为的能力,才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一般而言,“正常”或“病态”的辨别,应以该悲伤行为是否在常态的悲伤期间所表现而定。若常态悲伤期表现出过激的症状,心理治疗师视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悲伤治疗是必要的,尤其是生理上的疾病必须先确定并转介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仅给予悲伤者支持并再保证这些行为其实是正常的,即能帮助他度过正常的悲伤期。


如果悲伤者过了正常的悲伤期,还有下列的不良防卫或适应型态,例如:退缩、拒绝正视逝者遗像,表示悲伤者还停留在不真实感,而采取不健康的心理防卫机转来减轻其焦虑。或长期保留与逝者有关的物品等等行为来消除分离焦虑,就是显示出不健康的适应模式。如果滥用酒精或药物来面对失落,而导致激化悲伤经验,阻碍哀悼的调适过程,心理治疗师则需采取积极治疗态度,必要时需要转介。


6、心理治疗师不要用陈腔烂调来抚慰悲伤者


特别要提醒心理治疗师,不要用那些对哀恸当事人没有帮助的陈腔烂调,例如:“做个勇敢的男孩!”、“生活是为了活下去”、“一切很快就会结束”、“你会站起来的”、“一切将在一年内过去”、“你会越来越好的”、“坚强、再坚强”等等太过笼统却毫无帮助的“安慰话”


让爱传出去打造您一辈子的家构建富而有爱的人间天堂您很重要,这个世界需要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幸福延伸~

……

真爱密码

揭示这些棘手问题的真相,与你一同探索爱的真谛


近期【开课时间及地址】


《新巅峰教育~生命爱与智慧教育~传播激励计划》全国巡讲
2015进行中

5.1郑州

5.2-3南阳

5.4郑州

5.8北京

课程推荐《智慧父母造就精神贵族》系列课程个人身心快乐,夫妻关系和谐,子女教育成功。详情致电:13734039479赵老师


想不想看

如何开始真正的觉察

共享生命之美|滋养内心的力量

保持独立精神|对自由一探究竟

让我们携手走的更远

感谢您生命是一场创意之旅


十年间胡中海全国巡讲3300余场,受益人群超五百万人!

践行怀大爱、做小事!

向全国范围招募爱心个人和事业伙伴

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唤醒生命

我(新巅峰李娜老师)除节假日以外,每天更新一篇关于“爱与幸福”的文章


还有更好的方法么?

唯有参加新巅峰教育的VIP企业私人定制、个人私人定“爱”
★【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加微信:
731569981,与我们专家老师在线交流】
https://blog.sina.com.cn/xdfhzh

【家庭教育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加微信:731569981,与我们专家老师在线交流】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