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礼,范志礼讲师,范志礼联系方式,范志礼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范志礼: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无极成语、官箴(2)
2016-01-20 12769

很多人都亲眼看到过,在无极县委原来办公的大院里,立有一块著名的官箴碑刻。官箴全文如下: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1993年出版的新编《无极县委》记载,该碑刻为明代曾任无极知县的郭允礼所作。郭允礼系山东曲阜人,明朝正德16年(1521年)任无极知县。郭天性淳厚,谨慎处事,遴选得人,志向远大,颇有才干,处理政务井然有序,使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最为突出的是他主持整修县城,治政有方,为人叹服。他尤其注重为官清廉,修身养性,讲求礼仪。他于嘉靖3年(1524年)10月在任所题写“居官座右铭”一则,镌刻于石,传之后代,为世人欣赏和仰慕。

这则官箴,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报告文学《无极之路》的广泛传播而声名远扬,屡见报端。至使众多读者以为,这则官箴为郭允礼所首创,其实并非如此。

有报道称,朱镕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介这则官箴,殷切期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务必做到为官清正廉洁。他还希望有关同志认真查清这则官箴的作者和出处。

据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政委朱增泉中将考证,在著名的西安碑林内,也有一块与上述官箴内容同样的碑刻。他为此于1995615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观碑小记》的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则官箴的来龙去脉。在这块碑刻的左侧,有两则字体较小的跋文,记述了这则官箴的流传经过。

据第一则跋文记载,它最早是由明朝一位名叫恭定年的官员,在抚治东藩(明朝中叶以后称台湾为“东藩”)时,刊刻此碑,“以儆于有位者”。继而是明朝另一位自称“贞庵主人”的福建地方官,于弘治辛酉年(1441年)重刻“以自儆”。第二则跋文,是清朝颜希深于乾隆23年(1758年)所题。跋文称“明孝宗时,贞庵主人为州牧,曾勒石自警。余不敏,典守是郡,偶于科房破壁中见之,心有所会,因移置署侧之西轩,以当座右铭。后之来者,宁勿有感于斯箴?”

据西安碑林博物馆介绍,现存的这块官箴碑刻,系清道光4年(1824年)重刻,与颜伯焘有关。此人系清朝嘉庆进士,道光21年(1841年)任闽浙总督时,反对琦善卖国投降,积极备战。是年8月,英国30余艘军舰进犯厦门,他督师抵抗,击沉英舰1艘,击伤5艘,因总兵江继芸等战死,英军一度占领厦门,颜后被革职。

明朝的恭定年和“贞庵主人”,虽然都是封建时代的官员,尚且知道用“公”与“廉”这两条为官要则,刻成碑文“儆人”且“自儆”,当属封建时代的志士仁人。颜希深这位清朝官员,偶然在破壁中见到这块前朝留下的官箴碑刻,也能“心有所会”,将其移置自己的官署“以当座右铭”,良心未泯,其德可嘉。清王朝进入道光年间之后,已由鼎盛走向衰败,抗英志士颜伯焘又重刻此碑,其志尤为可敬。

由以上考证可以看出,明朝“东藩抚治”恭定年当是这则官箴的首创者,但他刊刻此箴的具体年代已无可考证。而自称“贞庵主人”的福建地方官,刊刻此箴时为1441年,比无极知县郭允礼于1524年书刻此箴,早了83年。遗憾的是,“贞庵主人”的尊姓大名已无可考证。而郭允礼书刊此箴,又比清朝抗英志士颜伯焘于1824年重刻此箴,整整早了300年。

做人,能以一德一言传世,已很可贵;做官,能以一德一功名传一方,更属不易。岁月沧桑,时代更迭,此箴碑刻从南到北,从明到清,辗转几千里,历经数百年,终成传世之物。近年来,对这块封建时代的官箴碑文,引用频率更是相当之高,可见其生命力之强,现实意义之大。古训可鉴,发人深思。

郭允礼虽非此箴的首创者,但其政绩口碑,足可为后来为官者学习效仿。特别是他为我们无极县留下的这块官箴碑刻,堪称我县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待续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