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NLP ?
NLP建立在这样一种可操作的基础上:人类的一切行为是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是可以被模仿的、学习的、传授的和重新改变的,学习NLP就是学习、使用并感知这些技巧。
NLP的学习者深刻的了解人类的生活及生命品质取决于我们的自我及外在的沟通能力与影响力。
NLP的学习者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并且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注重人与人间的沟通。
NLP的学习者知道任何人的行为都可以透过神经系统的运作及掌控,来加以调整与改进。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NLP is the study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我们如何创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怎样选择传入脑里的信息,怎样认知这些信息,怎样储存这些信息,怎样把这些信息与其它在储存中的信息融合,和怎样运用它们?NLP研究这些问题,因此,NLP是研究人的大脑如何运作,和如何提升它的运作效率的学问。
NLP的中心学问之一是「模仿」(Modelling) –
NLP在不同的行业中模仿卓越的人士﹕健康、运动、沟通、教与学、工商企业领袖和很多行业,包括心理治疗等,把他们的卓越化为一些别人跟着做也可以获得同样卓越效果的学问。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成功快乐的人,了解他们的身心活动模式,我们便能够学习到他们已经掌握的方法,因而也变得成功快乐。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很多事做得非常成功。我们也可以模仿本人成功的身心经验而使到自己有更多的成功快乐。例如我们都曾经有过开心或放松的经验,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在那些良好经验里我们的身心状态,和认识达到那些状态的身心程序,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感到不开心或者紧张,我们都会更容易使自己改变了。
NLP为每一个接触它的人提供一些实际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去更加经常地达到自己能力的顶峰,无论在个人发展,事业工作,家庭生活,或者与人相处上都有显着的提升。
NLP技巧效果的来源是改变脑神经网络(Changing the neural networks)
有些人在一次事故之中产生了使自己很辛苦的情绪,例如车祸中的伤者对汽车的恐惧,被遗弃的男女对异性的憎恨等。用NLP的角度看这些事,当事人的大脑是在一次经验里制造出这份情绪,应该可以在另一次经验中化解这份情绪。NLP的方法是找出这个人的大脑如何储存带有正面情绪的经验,然后引导这些人把事故经验储存在他们大脑的模式改变了。有了不同的神经元网络储存同一个事故经验,脑中的「自动选择更佳机制」会在以后的回忆中启动使他们更舒服的网络。
所有这类的负面情绪,来源都是潜意识中的保护机制,使到当事人在类似的情况再度出现时,懂得保护自己。当然,往往这个机制使当事人不能过正常的生活,保护变成妨碍。同时,每次经验,都有其价值和意义,能使当事人成长得更好。NLP的技巧把这样的一次经验分开来处理,事故带来的价值意义可以永远保留帮助未来活得更好、保护机制继续维持同样的照顾、事情的记忆完全清晰、而事故带来的负面情绪则消除。
NLP对人生的多个方面都能带来正面影响(Positive effect on life’s many aspects)
NLP发展出很多非常实用有效的思想和行为技巧,我从「大脑如何运作」这方面研究这些技巧怎样产生效果,继而发展了更多的技巧。所有这些技巧,都能使人生活得更轻松满足、成功快乐。NLP的技巧配合大脑运作的模式去选择思想、说话和行为,因而帮助一个人本身的提升,和对他身边的人作出更正面的影响。例如:
‧ 在处理事情方面,我们如何能把脑中纷杂的数据更有效地归纳,因而认识事情的根源和解决的方向。(请参考「理解层次」部份。)
‧ 在推动激励方面,一个人内里的推动机器是怎样的一回事,如何使到自己更积极。(请参考「信念系统」部份。)
‧ 在沟通和人际关系方面,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如何能在外表快速了解,怎样能够有效地与他/她配合。(请参考「内感官」部份。)另外,在沟通的过程中,一个人怎样的说话、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到对方接受自己?(请参考「沟通技巧」部份。)
‧ 在语言运用方面,一个人困扰的来源如何从他的说话中得知,和怎样助他摆脱困扰。(请参考「检定语言模式」部份。)
‧ 怎样选定一个有意义的目标,怎样能使内心更有效地去支持和完成这个目标。(请参考「目标确定法」和有关的部份。)
由此可见,NLP为每一个接触它的人提供一些实际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去更加经常地达到自己能力的顶峰,无论在个人发展,事业工作,或者与人相处上都能有显着的提升。
NLP三字母代表的意思
NLP包括的三个英文字有以下的意思:
N = Neuro (译为「脑神经」,意译为「身心」)指的是–
‧ 我们的头脑负责思想、身体负责执行。头脑和身体由脑神经系统连结在一起。
‧ 我们的脑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和功能系统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
L = Linguistic (语法)指的是 –
‧ 我们头脑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模式和语言法则。
‧ 我们运用语言与别人作出相互影响,经由姿势、手势、行为和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
P = Programming (程序 - 或程序)指的是 –
‧ 借用计算机科学的字「程序」去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模式,可以经由提升我们「思想」的软件而得以改善。
‧ 凭改变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习惯性模式,我们便能生活里的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故此, NLP是研究我们的脑如何工作的学问。凭着知道脑如何工作,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因而使到人生更成功快乐。也因此,我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序学」。
美国科罗拉多州政府给NLP的定义:
美国科罗拉多州州政府给NLP以下的定义:
“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虽然它本身并非一套心理治疗法,NLP的重要法则可以被运用于了解人类经验和行为,和使之有所改变。NLP曾被运用于治疗方面,结果是一套效果强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够在人类的行为和能力方面做成广泛和长久的改变。NLP专注于修正和重新设计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
2.NLP的历史简介
NLP两位创始人:
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
约翰·格林德(John Grinder)
家庭治疗大师: 弗吉尼亚·萨特尔
完形疗法大师: 弗里兹·佩尔斯
催眠大师: 米尔顿·埃里克森
沟通大师: 葛瑞利·贝特生
NLP已被公认为有效提升个人和公司竞争力的最重要学问之一。至今,美国《财富》杂志排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60%的企业引入了NLP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3 。 NLP对人的帮助
NLP让我们看到更多事情真实的一面。传统的教育与成长过程的环境因素,让我们容易眼看耳听表面的东西。有些时候,我们甚至是只看到只听到我们自己认为是怎么样的一些破碎材料。这样使我们内向方面与自己的真实感觉疏离,不知道内心的需要;外向方面与环境和身边的人不能和谐相处、不能相互提升。这样,我们活得很辛苦。NLP能够帮助我们摆脱这个困境,能够活得轻松满足、成功快乐。
很多人决定参加NLP课程的起因是看到NLP技巧的快速有效而被吸引过来。NLP的技巧的确快速而有效,但是,如果只因此而满足便太可惜了。更高的层次是心态的改变,有技巧而没有良好的心态支持,轻微的就是效果不能持续,严重的就是用技巧去操控、甚至伤害别人。所以,我非常强调技巧的提升必须同步跟随心态的调整。
而当一个人运用NLP做思想工作和行动非常熟练的时候,他会发觉所有的技巧已经不存在,因为他的每一个思想、每一个行为,都非常符合NLP的对神,因此已经是NLP技巧 - 他自创的技巧,同时非常有效果。到了这个时候,NLP已经变成一种态度 - 对生活、对人生、对跟每一个人、一件事或物的关系的有效态度了。
不同的导师、不同的课程,提供不同的价值给学员。我的NLP执行师文凭课程没有追随外国同名课程的内容,包括我自己学习过的执行师文凭课程,而是按以下的目的而设计的:
- 中国社会的需要、国人的需要;
- 以心态提升为主、以技巧提升为辅;
- 易明白易学易使用。
二. NLP的基本精神:十二条前题假设
NLP的理论及技巧建筑在一些前题假设上。学员无需绝对接受这些前题假设,只要暂时假定它们成立 - 世界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并且以这个假定的态度去处理须面对的情况,然后用这样产生的效果去让自己决定下次应否再次用同样的假定态度。
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学问。NLP追求效果 - 在三赢基础上(我好、你好、世界好) 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绝对,它不是拒绝或者否定「绝对」存在,而是不会花时间去寻找或者证明「绝对」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说话。”
「绝对」是把焦点放在超越这一次 (当下的情况),是把焦点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这样,我们便忘记了我们是在这一次、当下的情况里感到需要处理,而不是任何的其它一次。处理当下的情况,才是我们需要专注关心的事。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任何其它东西上,我们便无法活在当下了。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先生说:“前题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 什么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题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也便已经是非常 “NLP” 的了。
每一家NLP学府都有它自己选择的一些前题假设。我汇集了好一些,挑选了对生活最有帮助的12条:
1 Ø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2 Ø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 person cannot change another person.
3 Ø 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4 Ø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5 Ø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gets.
6 Ø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result.
7 Ø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situation.
8 Ø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9 Ø 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needed.
10 Ø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份
In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11 Ø 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12 Ø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effective.
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解说和启导。
1.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1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1.2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
1.3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
1.4 因此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1.5 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1.6 因此一个人会做的事,不一定另一个人会做。
1.6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1.7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1.8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
1.9 两个人之间无须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一样,都能够有良好沟通或者良好关系。
1.10 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1.11 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1.12 当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2.1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2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
2.3 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有可能改变。
2.4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2.5 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2.6 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2.7 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
一套。
2.8 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
发生的权利。
2.9 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2.10 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3 .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3.1 光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3.2 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甚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3.3 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3.4 效果是定下计划的意义基础,亦是所有行动的指针。
3.5 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3.6 故此,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3.7 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了理性方面的认同才会出现。
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3.8 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
3.9 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
3.10 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4.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4.1 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脑里,因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资料捕捉,所以感官运用总是主观地有选择性的,。
4.2 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亦因此能储留在脑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地形成的,故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4.3 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亦 因此是主观的。我们只
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它的方法。
4.4 因此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
4.5 因此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里。我们是凭脑里对世界的认知去 处理每一件事。
4.6 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这个世界中事物的态度 便会改变。
4.7 因此,每个人都是用自制的地图在这个世界里生活。
4.8 改变主观经验在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情的感受。
4.9 因此,我们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须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便有所改变。
4.10 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
4.11 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的态度,
亦即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5.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5.1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
5.2 自己说得多「对」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的意义。
5.3 因此自己说甚么不重要,对方听到甚么才是重要。
5.4 话有很多个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收到讲者意图传达的讯息,便是正确的方法。
5.5 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比文字更大。
5.6 在潜意识层面的沟通讯息的发出与接收比意识层面的大得多。
5.7 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完全同样的反应。
5.8 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是由听者决定。
5.9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5.10 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5.11 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指控。
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6.1 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
6.2 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旧的多一分成功机会。
6.3 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6.4 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
6.5 世界上本来便是每样事物都在不停地改变中,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终于面临
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6.6 因此只有不断的改变做法,才能与其它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
6.7 「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就是灵活地不断修正
做法。
6.8 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6.9 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
6.10 过份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就在周边的众多机会,。
7.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7.1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对事情只有一个做法,因为别无选择。
7.2 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陷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7.3 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做法。
7.4 有越多的做法,就是有越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
7.5 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7.6 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
7.7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7.8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7.9 不论甚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只一个。
7.10 「没有办法」使事情划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7.11 「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
7.12 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8.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8.1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
8.2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8.3 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
8.4 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8.5 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
8.6 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
8.7 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意识地说出来。
8.8 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易的方法是问希望经由该行为得到的价值是什么。
8.9 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
8.10 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9. 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9.1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即是说已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
9.2 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份,提升大脑的运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
9.3 现在已有大量运用大脑能力的技巧发展出来,人类比以前更容易把大脑效率提升。
9.4 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9.5 每天里遇到的事物,都有能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
9.6 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这事情或经验是我们的绊脚石抑或踏脚石,由自己决定。
9.7 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它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
9.8 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9.9 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
9.10 自己不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渴求的成功快乐的最有效的保证。
10.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份
10.1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
10.2 灵活来自减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它条件。
10.3 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
10.4 灵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亦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
10.5 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10.6 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
10.7 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
10.8 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性。
10.9 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10.10 「流水」是学习灵活的最好老师。
10.11 灵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作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作出改变。
11. 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11.1 「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的讯号。
11.2 「挫败」只是在事情划上句号时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决,即是事情仍会继续下去,这二字便不适用。
11.3 「挫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
11.4 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
11.5 每次 「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里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
11.6 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达致完善。
11.7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
11.8 把每次的 「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每次便都变成了学习。
11.9 自信不足的人,潜意识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
11.10不愿意接受有「挫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12.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12.1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会地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它做法的可能。
12.2 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情绪是让我们在事情中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
12.3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
12.4 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作出改变。
12.5 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
12.6 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12.7 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十二条前题假设的运用
NLP的12条前题假设,是一套很好的信念检查工具。「前题假设」的意思是:无须把这12条说话当作坚决不移的真理,而是当你有需要时,假设世界的事物就是这样的。用这个假设去设计你的下一步说话或行为,让效果告诉自己这个假设有没有帮助。下次同样的情况出现,便又再用同样的假设。因为NLP并不在乎找出真理是怎样的,而只在乎在三赢的基础上怎样会有效果。而这十二条前题假设,既充份地符合了三赢的概念,又同时显示每一个人的巨大力量和控制自己世界的权利。它们更让你直接看到一些更有效地修正思想行为的方向。
大部份人的困扰,本来就是来自以下的问题:1/ 思想言行没有注意三赢、2/ 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力、和3/ 坚持一些没有效果的思想或行为。所以,引导他怀着问题去看一遍十二条前题假设,检讨一下那些前题假设对他的问题有启发,往往便能使他醒悟。
4.7 询问对方价值观的方法
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价值观,即是希望该件事给他的各项价值,需要按大小轻重作出排列的,但是他的意识和潜意识,常常有不一样的排列。意识的价值观,可以因为环境因素、受到其它人的影响、或者自我思考而修正;而潜意识的价值观,受到内心深层的一些因素的操控(包括系统层次、身份层次和一些重大的信念),往往会与意识的排列不同。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排列差异越大,这个人的内心予盾和无力感会越大。「价值定位法」帮助一个人找出潜意识里的价值排列,这里分享的是如何凭询问找出受导者对某一件事的价值观。
(1)以「找工作」为例,首先,用这样的文字说出每一个询问问题:“一份理想的工作…。” 因为询问的目的是找出受导者的主观价值,符合他的主观价值的,就是他认为是理想的了。
(2)四个询问方法最能得到理想的答案:「什么最重要?」「能够带给你些什么」「凭它、你可以得到些什么?」「你最在乎的是什么?」四个询问方法的完整句子会是:
“在一份理想的工作中,什么最重要?”
“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够带给你些什么?”
“凭着一份理想的工作,你可以得到些什么?”
“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么?”
这四个问法就像是一间木屋的四边窗子,每一个窗子都能让人看到里面的东西,但是不是全部,而四个窗子看到的东西会有不同。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询问方法不大清晰,回答有困难,可以改用下一个询问方法。也可以在这个人回答后问他:“还有呢?”使受导者说出更多的价值。
(3)如果这个人的回答是一些感觉的字,例如快乐、开心、成功感、满足感等,辅导者必须问他:“有什么情况出现,你便会有这份(感觉的字)?”
(4)这个人最先说出的,并不一定就是对他最重要的价值。应该用上述的询问方式,找出4、5个价值写下,让这个人看着它们,然后说出那个最重要,如此写出排列次序。
4.8 价值定位法
一个人做或不做任何事,都是由他的价值观所控制,一个人很容易认识到自己意识层面对某事的价值排位,较难的是了解本人潜意识层面的价值排列。所以,找出潜意识的价值排位,他便能认识到内心的推动力,再加上对某些价值做创造、增大、转移的工作,他便可以使本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更为和谐合拍了。
「价值定位法」能够帮助一个人了解潜意识的价值排列。知道了内心对事情的看法,他便可以理性地调节行为去满足意识和潜意识两方面的需要了。「价值定位」可以由另一个人协助之下做出,也可以凭练习训练自己做出。下面指示是由朋友为一个人做。
朋友先凭询问这个人找出4-6个对有关事情(假设是工作)的价值,把它们写下后,叫这个人按重要性排列次序,选最重要的三个做「价值定位法」(假设为A、B或C)。
下列的过程中,朋友必须引导这个人用感觉(很多人会说是用「直觉」)而不是理性分析去做选择。用感觉做选择的表现是:这个人两眼凝望着辅导者的两个手掌,快速地在上面扫射三两次,然后象是冲口而出地说“这份”,同时用眼神或手指点明他的选择。如果这个人用理性分析,他的眼睛会显示出内心在思考的讯号,口中或者念念有词,表现出踌躇不决,会用更多的时间做决定。
朋友面对这个人坐,伸出双手手掌给这个人看着,告诉这个人:“想象这里有两份工作,它们其它的条件都同样的好,差别只有一点点:(朋友稍微抬高左手手掌) 这份工作的A价值很足够,但B价值却少了一点;(朋友稍微抬高右手手掌)这份工作的B价值很足够,但A价值却差了一点。凭感觉,你选择那一份?”假设来访者凭感觉选择了A价值高的一份。
朋友把双手放下再抬起,对这个人说:“现在又有两份工作让你选择,它们其它的条件都同样的好,差别只有一点点:(朋友稍微抬高左手手掌) 这份工作的A价值很足够,但C价值却少了一点;(朋友稍微抬高右手手掌)这份工作的C价值很足够,但A价值却差了一点。凭感觉,你选择那一份?”现在,假设这个人还是选择A,朋友需要再做一次上述的程序,让这个人在B与C之间再做一次选择来找出那个价值是第二排位。
三次的比较选择中,这个人选中两次的就是他潜意识里价值观的最重要价值,选中一次的就是次要的价值。现在,可以把这个结果与开始时这个人写下的排列次序(意识里的价值排位) 作出比较,差距越大,内心的予盾冲突越大。
以下是针对测试结果的一些指示:
1. 如果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定位一致或十分接近,这个人对目前的工作是满意的,短期内不会想有改变。
2. 若比较选择的结果A、B、C各一次,那是显示这个人对本人追求的价值本身的认识未够清晰,朋友可以用说话引导这个人的潜意识去做一次清晰化扫描,把每一个价值的定义做检定工作,例如「被肯定」:“被什么人肯定?上级、同事、下属、顾客、或者某一些你特别在乎的人?”“次数多频密?每天一次、一周一次?”“用怎样的方式?口头上、书面、单独相对时、在其它员工面前?”
3. 在做比较选择的过程中,若其中一个价值是收入或工资,这个人往往会问“少了多少?”最佳的回答是“约10%”。在一般情况里,这个减少数字有足够的影响力,但未至不能负担。
潜意识不能处理两项以上的选择(那是意识理性那边的工作),所以每次给它两项价值的比较,它会很快让我们知道内心什么才是更重要。这个简单的技巧曾经帮助了很多人解决很困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