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人之所以生命迟迟得不到改变,是因为总是在不断得尝试,却从来没有真正地下一次决定。——题记
鲁迅在他的散文中提到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让他产生弃医从文的想法的故事:
有一次,在课间放映的电影片段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被当作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这引得讲台下面的日本学生一阵阵的欢呼。而当时许多同样站在台下观看影片的中国人,却一个个都无动于衷,只是若无其事地挤在其中看热闹。鲁迅先生身边的一名日本学生甚至还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先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思想上的疾病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加可怕。而他不远千里东渡日本来学习的医学却只能医治病人肉体上的疾病,并不能医治病人思想上的疾病。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弱肉强食的当代世界上任人欺压和侮辱的悲惨命运,首先就要医治病人思想上的疾病,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生命第一智囊——生命的改变源自真正的决定,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和革命活动。他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旧中国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并引导他们团结起来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斗争,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鲁迅这里我能够深刻得理解到:生命的改变往往源自一瞬间,这一瞬间的感悟而做出的决定。
我之所以念念不忘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是因为我的思想与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吻合。因为,我和他一样地都认为:救人首先要救他的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在人们对社会周遭和事物变化发展的麻木不仁,也体现在对自己的将来不知道如何规划甚至想到没想过。那些生命获得突破实现的改变的人,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很早就有强烈改变的欲望进而做出的坚决决定最终实现的。像这样的例子基本上发生在每一个取得成就成功的人身上,就比如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比尔和马云,一个是放弃哈佛继续读书而做出决定搞软件,另一个是放弃大学老师的稳定职业而建立alibaba.相反,很多人一直被生活压得喘不上气,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改变现状的欲望,进而总是在不断地挣扎尝试。
很多人并不是不能做出决定,而是他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任何的决定。如果你迟迟犹豫不决,迟迟不能选定一个方向,那就注定了你肯定要走太多的弯路。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那么唯一正确的事就是停下你手中所有的事,直到你想明白而做出一个真正的决定为止。
因为——生命的改变源自真正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