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平,胡万平讲师,胡万平联系方式,胡万平培训师-【讲师网】
顶尖商业模式,战略管理及投融资运营实战名家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胡万平:《掌控商业模式的力量》第一章:解读商业模式(3)
2016-01-20 68257

1)中国经济回顾

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大幅度调高了最低工资,上调幅度达到了23%于是,全国劳市涨工资成为2010年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工资的上涨已经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一个障碍,也是横在所有企业家面前的一道新的相当高的壁垒。通货膨胀根本就不单单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拉动通货膨胀的有供应因素,有需求因素,但更有流动性因素和心理预期因素。今天流动性泛滥的局面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热钱到农村去挨家挨户的收购玉米、收购辣椒、收购苹果、收购所有可以收购到的农产品,国家的统购部门不得不每个星期都提高收购价,但是你越提价他越不卖给你,因为农民预期着再等一个月,再等两个月,也许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如何遏制通货膨胀,将成为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相当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8年,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0%,中国占全球经济的4.7%,到2020年,我们认为: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的第一大消费国。但很大的对比和反差是,当前中国最严重的问题却是产能过剩。这种现象不仅和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相关,同时也和社会福利保障的不够完善健全相关。中国人都有只储蓄、不消费的习惯,因为要以防万一。而这的确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老百姓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些最基本的需要都不能确保,怎么还敢乱花钱。

别的不讲,就一套房子就把一个普通的家庭开支压得透不过气了。郎咸平在其博客中就很形象生动地解释了为什么老百姓不敢消费。他说,看看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香港你就明白了,香港的供楼负担水平在1997年金融海啸之前已经很高了,在1994年1995年的时候是90%,1995年跌到70%,然后1996年又上来了,在金融海啸之前最高达到110%,都成了负资产了,这太可怕了,因为这是崩盘的前兆。想想看,香港的老百姓把收入的90%70%都拿去还房贷了,甚至都透支了,还怎么消费?老百姓没有钱消费的结果,就是香港经济的猛然下滑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并不是最差的,之后香港经济还经历了两次衰退,等到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香港的旅游业和酒店业几乎停业。这整个过程中,楼价一直下跌,经济萎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月供太高了,透支了香港人的钱包,一直到这个比例下降到30%以下,香港经济才开始好转

30%这个数字很神奇,为什么这样讲?如果说老百姓用30%的收入拿来还房贷的话,就能用剩下的70%的钱去消费,透过消费可以拉动经济,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如果房贷的负担是70%呢?那就只剩30%可以消费了?你知道老百姓消费能力大幅下降的后果有多可怕吗?整个经济就会萎缩。而中国当前的情况是,一线城市老百姓是60%到89%的负债,远远超过美国规定的30%。二线城市的老百姓好不到哪去,也高达40%到60%。这很可怕,一旦内需消费萎缩,经济就会即刻开始衰退,产能过剩的情况将越加恶化。所以这两年国家连出政策,调控房价,在2008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快刀斩乱麻地拿出4万亿计划十项措施以拉动内需,以改善产能过剩的被动局面,中国在这次危机中能够提前恢复,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还相对保守的金融政策,另一个亮点则是鼓励汽车消费,家庭汽车消费的普及化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虽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的不合理、不科学也是越来越突出。当然这也是很客观的,以改革开放之初的方针政策而言,中国还缺少搞经济的经验,否则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摸着石子过河”,就是要边走边看,边走边学。从宏观经济到各个行业的崛起与发展,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绝大部分行业基本上都经历了这样一段路,首先是某个新行业(品类)的出现和崛起,少数企业家成为吃第一只螃蟹的人。因为眼光独到,发现了一个新的市场机会,抢先一步,获得巨大成功,然后就开始跑马圈地的扩张。同时众多的跟随者加入同一市场机会的抢夺,市场出现泡沫,价格战和成本战等恶性竞争开始并急速加剧,率先完成原始积累的企业开始通过残酷的整合洗牌,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要么被整合,要么就被淘汰出局,然后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企业在竞争中胜出,整个行业出现几强争霸的格局。总体而言,每个行业都表现出机会主义特点,而从产业结构而言,密集加工制造的比重最大,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价值区域。

郎咸平就曾用一个非常经典的中国玩具企业例子说明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弱势和被动地位:“一个芭比娃娃在我国的出厂价是一块美金,在美国的沃尔玛零售价格是9.99元美金。那一块美金,原料占了65%,生产费用接近35%,那么我们能赚多少钱?几美分了不起了!玩具企业不停地剥削我们的劳动者,浪费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却用仅仅1美元的价格卖到美国去,而外商最后却以9.99美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席卷了大部分的利润。”这就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国企业的真实写照。在这种低利润、低附加值模式主导下,一旦碰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如2008年金融危机,就很容易轰然倒塌。 

今天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加工厂。而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市场将会产生三个重大变化,我们必须思考产业转型。第一个是这个市场里客户需求结构在发生迅速转变。第二个是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发生变化。在产业链条里面,客户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产业链基于服务和解决方案整合的趋势。第三个变化是关于成本结构,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将改变无数行业和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与成本构成。 而在宏观环境层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中国企业以往所依赖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企业必须转型升级。微观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于白热化,企业如果仅依靠单点的竞争优势,或者渠道、或者传播、或者低成本,而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的话,将很难长期存在。即使是那些快速崛起且最终存活下来的大牌企业,虽然笑到了最后,但终究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后续创新能力和利润水平都不太高;而那些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企业,则成为了行业的牺牲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点优势的竞争向整体优势的竞争过渡,企业要想取得持续的成功,必须创新经营模式。

商业的本质规律是寻找机会。30年前中国商业的机会主要表现在空白填充方式上,企业只需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渠道推广等价值链上找到个空白的切入点,就可以生存和发展。这种单一战术层面的立足点,自然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被模仿超越和替代;而未来企业则必须依靠商业模式创新和资本联姻,从价值层面、从战略系统层面去获得制高点,建立高附加值,高介入壁垒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赢得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企业效益才能获得长期保障。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