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虑的意义》这本书里,作者罗洛·梅说:“焦虑是人类的基本处境”。没错,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造成我们焦虑的源头,而焦虑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适当的焦虑可能引发我们的动力,促步前进,但是过度的焦虑就会造成大多我们无法控制的负面情绪,更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焦虑心理学》这本书就结合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类焦虑症状,在向我们解释了焦虑会产生哪些现象之后,然后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心理学家指出,焦虑是指一种焦躁忧虑的情绪,当我们面对具体挑战性或危险性的活动时,就会产生焦虑。而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紧密联系可能出现的焦虑倾向,分别有:生存焦虑、职场焦虑和社交焦虑。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生存,而首要的物质基础就是金钱,过度陷入生存焦虑的人总会不停去追逐更高的物质要求,枉顾当下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所以开始出现各种月光族、养卡族。这样的错误在于陷入生存焦虑的人们,片面地把幸福和金钱画上等号,认清事实,理性消费然后认真储蓄才是让生活走回正轨的正确途径。
你是否常常也有“为什么这件事总是做不好?”、“老板为什么还不给我升职加薪?”这类的职场疑问,追求自我实现,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过于执着就会陷入莫比乌斯环的怪圈,甚至还会出现恶性循环,越努力越糟糕。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目标颤抖”,目标颤抖的大意是说,即目的性越强,越容易把事情搞糟。越是特别在意什么,带来的困扰就越大压力管理课上,上课的讲师对学生说道:“如果你的手中拿着一杯水,不论重量多少,但你拿得越久,就会觉得越沉重。我们要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的更久。” 所以不要过分关注目标,并且允许自己偶尔失误,放平心态,就能走出一条顺畅的职业路。
互联网将我们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我们的联系越发靠近紧密起来。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又给我们无形中添上了一道道无法跨出的门栏,开始有御宅族,不愿意出门整天呆在家里,不与社会接触。时间久了,慢慢形成社交恐惧症,一与人交往就会产生焦虑,无法正常的沟通交流、举止无措。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毕生都在训练成人有效的社交沟通。他指出,成人当众说话最大障碍就是紧张。所以,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让自己自信起来,并且每次为与人交流做好准备,我们就能很好地缓解这种症状。法国哲学家蒙田曾说:“伤害我们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这个世界怎么样,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最后,用威廉·詹姆斯奉为人生信条的这句话来作为结尾,“如果你的行为散发的是快乐,那么你的心里就不会有任何阴郁的色彩。”或许“焦虑”是个中性词,但我们自己能赋予它褒义或者贬义
作者:Ccc (来自豆瓣) 审:出书大师网/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