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强,安新强讲师,安新强联系方式,安新强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安新强:中国货币超发铁板钉钉
2016-01-20 46187

    货币超发话题再成争论热点,最近引起各方讨伐的是M2/GDP比重的国际比较问题。因为各国对广义货币M2的统计口径存在巨大差异,所以难以说明中国的M2/GDP比重高出美国,以此就更加不能推导会引发通胀危险的结论。

 

    确实,由于各种央行对M2的定义口径大不相同,比如目前中国高达97万亿元的M2余额,与美国67万亿元的M2余额,其包含的内容就大相径庭。不过,就此并不能颠覆M2/GDP比较的价值。

 

    至少,在某个经济体范围内,时间轴意义上的比较依然具备较大意义。比如,以市场化和货币化进程最为明显的最近二十年为例——1990年的M2/GDP比是82.5%1993年突破100%2000年突破150%,而以2012年的97万亿元的M2,和51万亿元的GDP计算,这一比例则已经达到了190%。不断攀升的M2/GDP比,说明M2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速,庞大的M2增量,是形成如今被称之为“货币堰塞湖”的元凶。

 

    当然,1990年至今,M2的统计口径也曾经历数次扩充,这是经济货币化进程的必然。以2011年央行调整口径为例,当时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M2统计口径之中,即是应时之需。

 

    我们现在不能苛求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M2当中就会包括这些新增因素。M2统计口径的不断扩大,说明新增进来的货币数额已经具备了广义货币的特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以M2口径的不断调整,来否认M2/GDP比在单个经济体范围内的时间意义,在学理上完全站不住脚。M2/GDP比,虽有口径调整的干扰因素,但整体上还是能够全面呈现货币扩张的变化情况。

 

    当然,还常有人以M2是存量,GDP是流量来怀疑M2/GDP比的科学性。但是流量毕竟是来源于存量,每年新增的GDP,没有长时间积累起来的货币存量支撑,就不可能有GDP的增长。因此,以一年为单位,M2存量就直接影响着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通胀水平、经济增速、失业率和国际收支等指标,都直接或间接的与M2存量有巨大的关系。M2/GDP比值一旦偏高,就意味着通胀风险、经济过热。

 

    而最近十年的中国,伴随着M2/GDP比的不断上升,天量的新增货币是形成如今高物价和高房价的最直接来源。尤其是最近四年多,中国货币扩张的速度,真是给人恍如隔世的感觉。2008年底,金融危机刚来的时候,M2余额仅为47万亿元,而截止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97万亿元,四年间翻了一番。在货币存量基数越来越高之际,货币增速依然维持着远高于GDP的增长,只会进一步加快M2新增额的不断爬高。

 

    而这一过程中,与之伴随还有银行信贷的几近失控,每年高达八九万亿元新增贷款,是形成M2的最主要来源。在数年前,新增贷款三五万亿元,即被认为信贷过度的时候,是难以想象今日银行信贷扩张的凶猛。看来,银行信贷也存在刚性。

 

    还有人以近十年中国CPI水平基本趋于稳定为由,来否认中国存在货币超发的事实。这明显是过于相信CPI对真实通胀水平的测量能力。在大量货币被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吸收之际,“货币超发—资产泡沫—租金上涨—衣食住行成本上涨—真实通胀高企”的逻辑链条一目了然。

 

    这个时候,切不可再过度炒作M2/GDP比重的弊端,而扭曲了货币超发的事实。对于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而言,过去十年依赖货币刺激的老路,显然必须坚决抛弃。这也是治理货币超发的治本之策。否则,全球最大的印钞机的“荣誉”,就真的会越来越名副其实。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