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生活习惯不要盲目改变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一位患者的母亲,在一次熬粥时,把火点上就进屋看电视去了。过了一会儿厨房起火,幸亏家中其他人在,赶忙跑过去灭了火,才没发生更大的灾难。
而她却仍像没事儿人一样,边看电视边自言自语,完全忘记了煮粥这事儿。事后,她的老伴问她做饭的时候怎么不看着锅,多危险啊。她好像一下子回忆起来似的,说我还在做饭呢,怎么在看电视?家里人发现这个现象后,及时带她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是阿尔兹海默综合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后来我了解到,原来这位患者的母亲,有多年吸烟的习惯。因为年事已高,在儿女的劝解下把烟戒了。没想到,戒烟时间不长,老人就出现了心情不畅、胸闷、浑身无力、感觉迟钝、无缘无故发脾气等一系列不适,尤其是记忆力明显下降,忘东忘西的。开始时,大家没当回事儿,认为是人上了年纪出现的正常情况。直到查出了老年痴呆症,才明白老人的身体健康出问题了。
这件事情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上面的老人实际上还患上了戒断综合症。民间有“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的俗语。现在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个说法有一定的药理学依据的。
吸烟者吸入几口烟后,烟气中的尼古丁被肺黏膜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几分钟后便可作用于大脑中的尼古丁受体,提高人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使人思维活动更加敏捷,因此人才会不断想抽烟,并产生烟瘾。但是长期吸烟,大脑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性,一下子戒掉烟,不仅会影响正常的脑功能,还会让人产生心烦、易怒、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不适症状。患这种病是非常难受的,不吃饭可以硬扛着,但不抽烟就感觉烦躁焦灼,百爪挠心似的。
日常中,时常听到有些老人一下子戒烟后,不久便去世的消息。这都是戒断综合症引发的。抽烟的朋友都有体会,在感冒或患病期间烟瘾就比平时要小得多,甚至不想抽烟,对烟也反感。有临床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旦患者想抽烟了,说明身体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向健康方面恢复了。所以在临床上,我不主张有烟瘾的中老年朋友一下子戒掉烟,戒烟还需要循序渐进。
传统中医没有老年痴呆症一说,从症状上看,所谓的老年痴呆与人体阳气不足,阴气相对过盛有关。与中医所说的心肾不交非常相像。心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衡的一种病态。心在上,主神明,属火;肾在下,主伎巧,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失去平衡,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心慌气短、神魂颠倒、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中医在治疗和预防这种病时,有很多方剂,如交泰丸、七福饮、地黄饮子等。不过,上述药物一定要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减运用,方能收到好的疗效。
老人大半辈子养成的一些生活习惯,从体质辨证学说上来讲,是符合老人自身的身体需求的。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问题,不要盲目地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否则可能会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我的老师胡海牙写过一篇文章《他没有活到150》,讲的是民国期间,一位140多岁的老人,仍然健步如飞,身体跟年轻人差不多,被当地人尊为活神仙。当地一位官员,羡慕他的长寿之道,看他在山上生活俭朴,于是请他下山,接到城里来享福。结果没过多久,这位老神仙就呜呼哀哉了。老师在文章中对这位老神仙的“早逝”感到非常遗憾,他认为,这位老神仙要是还住在山上,应该能够活过150岁。他建议,从养生的角度来讲,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老师每天都要吃糯米饭和白糖。按照现代医学来讲,这些都不符合健康标准,可是对于老师来讲却是必须的。
古人讲“百善孝为先”,又讲“顺者为孝”,孝顺就是要让老人顺心顺意,快快乐乐。做为晚辈,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尽量多顺着老人的心意,平时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让其回忆年轻时美好的事物,这也是养心。心静寿自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