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锦国
众人皆知一句话:先做人,后做事。但若问到底怎么做人?也许就无人敢做正面回答了,或许是各凭感觉,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要弄清到底怎么做人,有资格告诉我们本真答案的人必须具备这样两条:一是自身对人生大道有着深邃的思考并且用终身来践行验证;二是这种自身奉行的人生大道还历经过后人持续的秉承和验证,也就是经受过历史的检验。同时具备这两条的,非孔子莫属。孔子“自十有五而志于学”,上溯2500年,历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终成为了集尧舜、王武周公智慧的大成者,开创了儒家学说。孔子毕其终身所创之儒学,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讲就是关乎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套标准,晚清大儒辜鸿铭先生则将其视作一套如何做人的“设计图纸”。确切地说,这套“标准”或“图纸”就是成就人生的君子之道。历史证明,君子之道不仅为孔子终身奉行,同时也被华夏子孙一代代承袭下来,从而经历了后一段2500年的验证。有鉴于此,要修习如何做人,除儒家之“君子之道”外,岂有他途?
再进一步说,“君子之道”不仅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之必修,更与职场人士之发展高度契合。儒者,术士之称,孔子开创之儒学直接就是关乎如何成就“君子儒”的学问。而古代之儒士亦可与当今之职场人士直接比照。古代之儒士乃封建贵族的最低一级,除少部分“食田”(即分与天地,收取税收)外,绝大多数是“食禄”者,即依靠自身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天子、诸侯、卿大夫家当差,吃工资饭。此种情形与当今职场人士依靠从学校习得的各门专业技艺到企业、政府部门工作、拿工资之状况相差无几。孔子当年也就是开办的类似当今之专业院校的私立学校,弟子们于孔门处修习技艺,谋求进身贵族阶层,得一职业,获一份谷禄为生。但若仅止于此,则孔子之儒学也并无多少伟大之处,也绝不可能为后世所继承。而这也正是孔子所痛批之“小人儒”(相当于现在的学点专业、找个工作、拿分工资、别无他求的职业儒),孔子曾告诫其弟子子夏:“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正如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在其专著《孔子传》中所言:“孔子之为学,乃从所习六艺中,探讨其意义所在,及其源流演变,与其是非得失之判,于是乃知所学中有道义。孔子之所谓君子儒,乃在其职业上能守道义,以明道行道为主。不合道则宁弃职而去。此乃孔子所传之儒学。自此以后,儒成一学派,为百家讲学之开先,乃不复是一职业矣。”
由此可知, 孔子之儒学,乃是于“六艺”中考其源流、探其意义、明其大道后形成的一套关乎人性本质的、超越时代、会通古今的哲学思想。用清末大儒辜鸿铭先生的话讲:“孔子之思想是一套真正的、理性的、永久的、绝对的君子之法。”而余秋雨先生则将其概括为三大模式,即人格模式上的君子之道;行为模式上的礼仪之道;思维模式上的中庸之道。以这三大模式修造出的标准的地道的中国人,于男子则有着难以形容的温良和儒雅,于女子则有着无以言表的端庄和贤淑。在辜鸿铭先生看来,要估价一种文明,不是看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与宽广平坦的马路,也不是看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够制造漂亮舒适的农具、精致实用的工具、器具和仪器,甚至不是学院的建立、艺术的创造和科学的发明。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必须要问的问题是,它能够造就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时至今日,尽管时过境迁,但人性的本质不会变、社会的规律不会变,孔子的这套为两千多年来的士人所尊崇并不断发展的君子之道,毫无疑问也当成为时下职场人士继续遵循实修的思想武器!
备注:此系钱锦国老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