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友
注:本文为《徽商》杂志社特约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导言:关于财富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艰苦的努力加正确的方法和少说废话;
爱迪生认为:成功,等于99%的努力加1%的灵感。
马云对两位伟人关于“成功”的定义提出了质疑。他说:如果艰苦工作和拚命努力可以让人成功的话,为什么在农田里种地的农民和在建筑工地汗流浃背的工人,却不能够获得成功?
显然,马云对“成功”的理解是以财富拥有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面对财富,我们的确无法用两位科学家的定义来回答马云的质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云的话揭开了蒙在我们眼前的财富面纱!
《圣经》里的“马太效应”同样深刻地诠释了这一规律。财富本身就长着一双“势利眼”,上帝说:凡是富裕的,我会让他更富裕;凡是贫穷的,连他仅有的我也要夺走。
法国传媒大亨巴拉昂在临死之前用100万法郎作为悬赏,问了法国人一个问题:穷人最
缺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价值100法郎的正确答案是由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回答出来的。她的答案是“野心”。巴拉昂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穷人缺少野心。在他看来决定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和他所具有野心的大小是成正比的。
我们相信任何一个白手起家的富人,驱使他当初选择走上拚搏之路的源动力都是因为他有“野心”;我们也相信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够超越同行,并最终成为行业楚翘的,也是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野心”;
“野心”的确可以成为驱动人们走向成功的动机和动力,但我们却永远都不会相信,光凭野心,就可以让一个人由穷变富,让一个企业由弱变强,并且能够基业常青、永继经营?
在这个世界上,关于财富的传说很多。我们不需要传说,我们更需要真实;
在当今社会上,关于财富的神话很多。我们不需要神话,我们更需要理性。
一、 光棍原理:穷人、富人和富二代
一个故事。
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三个光棍汉。第一个光棍20岁,第二个光棍30岁,第三个光
棍已经40岁了。除了年龄上的差距之外,他们都一贫如洗。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媒婆,媒婆先找到20岁的光棍,向他“推销”老婆。这个年轻人问了很多关于姑娘的长相、身材、学历、家庭背景等问题,最后20岁的光棍拒绝了这门婚事。
媒婆又找到30岁的光棍,30岁的光棍非常现实,他问了一些关于姑娘是否离异、有没
有智障、会不会做家务、能不能生孩子之类的实际问题,最后30岁的光棍答应“考虑考虑”;
媒婆最后来到40岁光棍的家里,没等媒婆把姑娘的情况介绍完,40岁的光棍就急不可
待地问:“什么时候可以结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0岁的光棍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抓住眼前的机会,否则他将打一辈子光棍。他的选择是无奈的、被动的,也是迫不得已和必须全力以赴的。
在管理学上,把促使光棍做出选择的动机叫做:缺失性动机。
甘肃省会宁县被称之为“状元县”,十几年来,会宁县一共考取了20多万名大学生,其中的一所小学就走出去20多名硕士和10多位博士!当记者深入学生中间去探究原由时发现,促使这些孩子拚命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去一个有水的地方!
这也是缺失性动机。
我们习惯于把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下海经商并取得成就的人的成功因素理解为“胆大”。实际上在这些“胆大”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本能。他们急于改变自已当时的生活条件,急需改变自已的生活窘境。这种因对现实生活强烈的不满足,和对物质生活严重的缺失,最终驱使他们“铤而走险”并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无论是古代徽商胡雪岩,还是现代徽商余渐富;无论是4000元起家的史玉柱,还是40元闯荡江湖的郜银河。在这些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性:巨大的现实差距、强大的缺失动机和强烈的、渴求改变命运的本能。
与之相反的是“富二代”,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的苦难,没有体味过父辈的辛酸。他们习惯于安逸奢侈的生活条件,与生俱来的是丰富奢华的物质基础。自然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想要改变自已命运的动机和动力。
其实,企业经营也是一样。一个脱离了生存危机的企业、一个稳定了利益收入的企业,甚至一个已初具规模、小有名气的企业,如果不能够迅速找到驱动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力。它同样会因缺少成长动机和发展动力而慢慢停滞,并最终走向衰败。
二、 木匠原理: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
第二个故事。
三个同一天进入工厂上班的木匠。
第一木匠工作的目的只是混一口饭吃,他的目标是能养活自已就行。所以他上班时经常磨磨洋工、打打浑,不久他被工厂炒了鱿鱼,失去了工作。好不容易又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但他的工作态度仍然如此,所以,他一辈子都在为生计奔波。
第二个木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他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迟到早退。为了获得加薪的机会,他的工作表现也很积极。他经常想到自已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他总是忍受着巨大体力的消耗和各种各样的工作压力。他每天都很疲惫,但他仍然咬牙坚持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着能够早日退体,这样他就可以彻底摆脱辛苦的劳作了。
第三个木匠工作目的和前两位不同。他一直梦想着自已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工艺师,他
梦想着自已有朝一日可以亲手雕刻出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作品。所以,他总是全力以赴地投入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完美;他利用空余的时间去学习设计,丰富自已的艺术修养和制作技艺。终于有一天,他获得了去人民大会堂装修的机会,并亲自为人民大会堂设计和制作了一套精美的明清家俱。从此以后,他声名远扬,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价值连城。
三个木匠的故事启示我们:为工资而工作的人终生无果,为了生计而工作的人劳累辛苦,只有为了梦想而工作的人才能够功成名就。
在管理学上,把驱使第三个木匠行为背后的动机称之为:成长性动机。
当记者问国际连锁酒店王国“希尔顿”集团的创始人康德拉·希尔顿,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他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把一个小旅馆了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数千家酒店,事业版图涵盖美洲、欧洲、亚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时,康德拉·希尔顿说:当我贫困僚倒躺在公园的椅子上过夜时,我已经在心中描绘希尔顿跨越全球的蓝图了。
这也是成长性动机。
在商业领域里,有三重境界,分别是: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
“生意人”为蝇头小利而经商,“商人”为超额利润而投机。“企业家”却把自已的企业当成实现自我成就的平台,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梦想作为终生追求目标在经营。不同的动机所产生的行为完全不同,不同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也截然相反。
生意人和商人需要的是个人的“野心”,以及必不可少的小聪明和商业头脑;
企业家除了“野心”之外,更需要的是爱因斯坦所说的“正确的方法”。这些“正确的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体系、睿智组织的思维、明确的战略规划、清晰的愿景蓝图、上下同欲的目标凝聚、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志存高远的企业使命等等。
中国的企业家已经走出了“生意人”的局限,但要完全走出“商人”的困囿却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过程。这是一种凤凰涅磐式的自我毁灭与欲火重生,是破茧成蝶的自我突破和美丽嬗变。
但这却也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我们无从选择。
作者:陈竹友,管理畅销书《企业成长密码》作者。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企业发展能力体系管理咨询理论创始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特聘讲师,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研修班客座教授,中国华侨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上海影响力、北京慧泉天行健、上海德鲁克、杭州千汇、深圳确利达、福建德力、安徽商曌等四十余家著名管理咨询首席战略管理咨询师、企业管理培训师。
主讲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标准课时
课程定位
战略管理类
1.企业成长密码
2-3天
总裁班, 公开课,集团内训
(总裁研修班指定课程)
2.企业基因战略
2-3天
总裁班,公开课,集团内训
(总裁研修班指定课程)
3.企业战略路径
1-2天
总裁班,公开课,集团内训
领导力类
4.领导者必备的八大能力
1-2天
中、高层 公开课、内训
5.卓越领导者
1-2天
咨询师资格认证班教程
6.执行型领导
1-2天
中、高层 公开课、内训
绩效管理类
7.目标管理与战略绩效(高层版)
1-2天
中、高层 公开课、内训
8.目标管理与绩效考评(中层版)
1-2天
中、高层 公开课、内训
9.绩效考核与绩效面谈
1-2天
中、高层 公开课、内训
团队执行类
10.团队突破2+3
2-5天
咨询式团队实训项目
11.团队竞争力
1-2天
中、高层 公开课、内训
12.团队执行力
1-2天
中、高层 公开课、内训
联系方式:
助理QQ:1252259050
e-mail:hmchen007@163.com
https://www.51gl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