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于丹讲师,于丹联系方式,于丹培训师-【讲师网】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于丹:大家中原,站在河南 真正懂得什么叫文化
2016-01-20 10117
  受“河南省厅级领导干部经纬讲坛”邀请,昨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省人民会堂作了一场题为《感悟中国智慧》的讲座。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王小洪出席。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省直工委书记李恩东主持。来自省直和中央驻豫各单位的厅级领导干部等共计2300余人,聆听了演讲。

  聚光灯下的于丹,淡紫上衣,一抹笑靥,在两个多小时内,从易经讲到孔孟之道,结合禅宗故事,引经据典,从天地精神到日常人伦,从古典智慧到现实思索,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生动地为观众阐述她眼中的中国智慧,如潺潺溪流,润泽人心,为大家带来了文化之美、哲学之思。

  向中原文化致敬,向命名“中国”的起源地致敬

  在开讲时,于丹说自己来到郑州心情很舒畅,郑州的天蓝蓝的,“我今天到这里可高兴了,郑州的天气比北京好,北京老闹雾霾”。

  于丹用诗意的语言深情地向中原文化致敬,向命名“中国”的起源地致敬:“来到中国最早的起源地,从我们现在在殷墟上真正能找到的痕迹,寻着那个纹路,可以触摸到我们血液源头里的神秘密码。从夏商时期青铜的器皿上,可以发现我们文明的滥觞之源。这些是我们文明最早记录的信物,可以说今天其实是一个过于喧嚣的时代了,如果我们还肯静默下来,在那些生锈的青铜器前,站在河南就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文化。”

  要用我们中原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来化入人心,激活经典里面活在当下的基因

  文化的记忆最早出现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察人间世态,再把它融会成一种当下的思想理念,教化人心,文而化之,这就是文化的本义。“要用我们中原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来化入人心,激活经典里面活在当下的基因,让它进入我们的生活。如果只有文没有化,那么我们的文明无法和我们结缘。”

  于丹说,论商业最早的繁盛,郑州就是最早的商城,还有清明上河图所描述出来的那样的其乐融融。论先贤人物,老子在此,庄子在此,韩非子在此,程颢也在此;论气节,中原有抗金的名将;论文学艺术,杜甫、李商隐他们都在此……跟文化的结缘,遇见文明,生长于斯,作为一个河南人生命里的幸福。

  “文是祖宗传承的,化是我们个人修炼的,你跟这个土地结缘了,但是能不能举手投足之间,让你成为一个有信念的人,这看我们自己能不能用生命去化这个境界。”于丹强调。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让我们时时刻刻别丢了自己的那个依据

  为什么今天要谈文化?于丹讲了一则中国的禅宗故事,一个和尚和一个差役最终置换身份的故事。故事没有结论,没有答案,但引人深思,犹如醍醐灌顶。

  “我们看看今天这个喧嚣的岁月,静下来想想,咱们每一个人不都走在这一条路上吗?咱们每一个人手边不都有这些东西吗?和尚的‘包袱’是和我们相伴一生的条件。”“包袱”这东西一辈子你都忘不了它,因为每一个人都关注物质生活。谈到物质,于丹谈起对郑州的印象作为插曲,“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跟着导师游学来趟郑州,觉得郑州远着呢,现在坐高铁,从北京一路走来才两个多小时。再看看我们郑州市里的高楼大厦、立交桥,还用说吗?发展得十分迅速。”

  和尚在这个故事里是一个被管理的囚徒,我们会忙各种事,只要你能把它管理好,它就是你看管的囚徒,但是我们没有想过,只低头忙手里的事,少什么了吗?其实把自己给置换成了囚徒。“那只是不知不觉的事情,当一个人主体自我不在的时候,所有外在的一切都不行,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让我们时时刻刻别丢了自己的那个依据。”于丹说。

  不能认为当农耕的生产方式被工业革命替代后,农耕文明的精神价值就已经过时

  “中国文化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自我意识,而中原大地是中国最早的发源地,中原大地所有的发明都是让我们找到我们自己的坐标,不能认为当农耕的生产方式被工业革命替代之后,农耕文明的精神价值就已经过时。”

  于丹称,农耕文明活在中国人的习惯里,“那就是我们的节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西方人的节都是从天上下来的”。中国人的节日是节气,是按节气过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一轮明月下有这么多叹息啊,人生中没有两次重复的月亮,因为看月的心情不同,身边陪你看月的人也不同。所以中国人那种人心里面的百转千回,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识。”

  于丹解释说:“所以说,我们春夏秋冬过的这些节日,是中国人的时间轴。即使我们走到城乡一体化,它们还活在我们的血液里,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坐标。”

  君子立德有“四合”,如果有了这“四合”,人自然就不会拧巴了

  于丹讲到周易中的“四合”,她表示,中国智慧提炼于天地古今,君子立德有四合,即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人有了这四合,还拧巴吗?”于丹说,每一个人找准了自己的坐标,然后才会社会综合治理。

  天地合其德,就是与苍天学进取,真君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不靠外人督促他,这个人才活得有尊严。她形象地比喻:“就像一个生鸡蛋一样。从内在打破自我,出来就是一个生命。从外在打破自我,就是一道菜。”

  自律、他律及法律,有自尊是在世界上获得自由的前提

  于丹讲到自律、他律及法律,有自尊是在世界上获得自由的前提,由此讲到一个人成长所面对的复杂人事和他应持的世界观,“世界不给你什么都是本分,给你什么才是情分,有自强的能力,是走向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前提。”

  于丹如此解析“仁爱”二字:“‘仁’字是二人成人,仁爱说白了就是俩人之间的关系。咱们从小到大打交道最多的不都是俩俩关系,比如父母、夫妻关系等,要具宽容之心,厚德载物。”

  “与日月合其明,君子犯错要勇于担当,不推卸责任,错之能改,要负阴而抱阳,人生也是如此用自己的力量抵挡阴气,拥抱光明和温暖。”与四时合其序,就是跟春夏秋冬合上节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于丹讲,这也是养生的节奏。中医是中庸之医,必须跟着季节饮食,春天吃芽,夏天吃叶,秋天吃果,冬天吃根,这人就得不了什么病,所以这就叫与四时合其序。

  汉字就是中原文化的一面旗帜,建议中原人应多看看汉字

  曾在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中当“汉字先生”的于丹,不断举例用汉字来解读为人之道和生活哲理,更是建议中原人应多看看汉字。

  她说,河南人是最了解汉字的,中国人看汉字写得很有意思,“贪婪”就是人的本性,“贪”字下面有个贝,凡“贝”都跟财产有关系,“贪”就是指在钱上爱钱爱到骨子里。“婪”的本意就是希望自己能占的女人多得跟树林似的,这就叫“婪”。所以大家知道“贪婪”为什么连在一块儿,就是说贪财和好色就是人的本性弱点,人人都带着,关键就是要有节制,无节制的话,发展成贪婪就要惹祸了……汉字里面有哲学,所以我跟好多河南朋友说,做《汉字英雄》是因为汉字就是中原的一面旗帜。

  《周易》里有两个坐标,天是一个坐标,人是一个坐标,也就是自然界是个坐标,社会也是个坐标。这话很精辟,苍天根本的道理就这四个字,所以天之道本来应该利而不害。老子有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每一个人都要有所作为,守着你自己的那点事去有所作为,这叫为而不争,其实这就是古训。

  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治理之道

  从一个人的修养说到我们的社会治理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治理?看看孔子那个时候的描述,他说有五种美好都做到就是最好的政治,有四种不能要的东西你要杜绝就不会犯错。他认为哪五美,都叫什么而不做什么,也就是说他用的这个什么而不什么就是中庸句式,中者不偏,庸者不易,也就是说要中正、要恒常就叫中庸。我们老是有时候对祖宗的东西没有了解就先批判,孟夫子说做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他的价值观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孔子说的美好的政治是哪五点呢?首先是‘惠而不费’,用今天的话来讲,给老百姓实惠,惠民到具体的措施,但是给多少钱做多少实惠呢?底线是绝不纵容浪费。给人实惠,大家看恩惠的‘惠’是心字底,不是说只发红包就能得人心的,恩惠其实是将心比心的事,就是心在里面,让每一个人得实惠,杜绝浪费。第二个标准叫‘劳而不怨’,大家会想到一个词,任劳任怨,很多人都是可以任劳,却不能任怨,也就是说要让大家都有自己的报酬,一切都公平了就没有那么多抱怨,所以好的社会是都有工作没有抱怨。所以孔子说得好,让大家都干活,但是让大家少埋怨。”至于其他三点便是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尊五美摒四恶”,中国的哲学永远都是一种行动哲学

  于丹除了讲孔子的“五美”,还讲到“摒四恶”,四种罪恶被认为是很不好的东西。第一句是“不教而杀谓之虐”,就是没有教化人民百姓上来就杀人,这是虐待百姓。第二句话叫做“不戒视成谓之暴”。无论对自己的孩子还是下属,真到祸害收拾不了的时候,就晚了。

  第三个叫做“慢令致期谓之贼”,好领导要有监督。最后一句话叫做“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该花钱的时候要舍得,一个项目真正投入,老抠小钱,吝啬出纳,那你就是一个小官,一个做大事的人不是问花多少钱,而是问投入产出比。所以不要什么事情都算计,该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时候,要有决断力,这才是真正的好官员。

  这五美和四恶,就是一种坐标,中国的哲学永远都是一种行动哲学。在河南,于丹说不能不说道家,道家才是国际上最认可的,是大家最觉得有道理的中国哲学。

  “比如说,老子说做官有四重境界,最高级是知而有之,知道有这个官,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用制度说话;第二阶叫亲之誉之,就是领导忍辱负重,每天呕心沥血;第三阶是畏之,就是下属提起他就害怕;再往下就是侮之,当官要当到这个份上就太失败了。”

  星云大师说过,好东西吃多了不消化得病,知识这个东西学多了不消化也得病

  于丹在讲述庄子、老子智慧的同时,也提及星云大师对知识和智慧的感悟。

  “大家知道庄子、老子都有一点就是道法自然,这就是大智慧。所以要真说起老子,老子是从本初解释这个世界的道理,他要求每一个人修养自身的时候要清晰地看见自己的能力。智慧有两级,由智而生慧,智从知,慧从心,夸一个人聪明,说这个人有慧根,慧根是心性,所以人要完成从智到慧的过程,就是从外在学知识,到唤醒自我的觉悟,你才有智慧。”

  “星云大师说过,好东西吃多了不消化也得病,知识这个东西,学多了不消化也得病。所以星云大师说,世界上的痴男怨女大多都是学痴的,就是念书念多了不消化。没有慧根就没有自知者明,人的眼睛向外看无比辽阔的世界,往内是看无比深邃的心。”

  于丹对当今的教育提出质疑

  “天下最大的欢乐就是看着自己家的孩子绕膝承欢。”于丹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质疑,不断感叹家庭快乐“在中国就是非常奢侈了,孩子也没有什么天真了,过去的起跑线是上小学,现在变成出生就是起跑线了,到现在起跑线成胎教了,那你说这么紧张,我们哪里还有人间的大欢乐!物质越来越发达,科技越来越进步的中国,为什么离我们的欢乐越来越远了呢?”

  “在我们的中原大地上,家和万事兴,教育真正的理念要从孩子开始,从一个家里开始。”于丹讲,中国写字很有意思,“家”是宝盖头,里面能养头猪,宝盖下面有个女,家中有女才是“安”啊。中国的妈妈过去几千年中基本上都不识文断字,但基本上都通情达理,从最早我们知道的孟母三迁,这些妈妈们守住的是什么?是门风,一个家是有门风的。

  “在家门之内,还要悟点什么呢?就是让孩子进入现实世界!我们不能在现实空间里越来越没有能力,所以要回到现实。中国人的思维与中国人的表达,我还是很希望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们,人在中原,多爱诗歌。”

  于丹“点睛”

  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儒家有儒家的答案,道家有道家的答案。

  作为我们这个民族,就是家和万事兴。我说的每个人找的坐标是历史,而对于我们的家,对于我们的国,建设是着眼于未来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坐标上,我想跟河南有关,跟中国有关,跟每一个人的信念有关,谁有信念谁就能找到自己的坐标。

  中国文化是走心的,是祖宗留在血液里面能够由智生慧。我们身处中原,天高地阔,我们手里握着汉字,我们能够看着整个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多的器物摆在我们眼前,这一切还不足以让我们拼出一个完整的自己吗?我以中国文化的名义祝福所有的朋友,用自己的血液激活祖宗的文化,并且用一份担当,让整个零落缤纷的世界变成一个美好的现实。

大家中原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