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著名教育家南怀瑾大师,那是2013年,当时我正在上海人才大厦攻读“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起源于南师的一句关于读史和悟道的话: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此句出处:
【南怀瑾参悟人生】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1918- 2012),当代国学大家,少承旧学,博览群经,无所不涉,极为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
纵观南怀瑾一生的主要成就:禅宗佛学、文化教育、政治行动、经济贡献。
代表作品《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列子臆说》《禅海蠡测》等三十余本。
一代国学大师的南怀瑾,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等,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开拓了中华传统文化全新的学术视野,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释义:
读通了三千年的中国历史,才明白其中记载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禄的事件。
行走万里路去参悟人生的道理,才知晓最惬意的人生是把酒吟诗的田园生活。
南师所讲人生的境界:读史以明志,学习以修身。对于从古至今的读书做事者,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概括为“功名利禄”四个字,可谓鞭辟入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感悟。可见自我学习与进修,旨在明白和悟透人生的真谛在于“读酒田园”返璞归真的自然幸福的生活。
关于研读中华文化,参悟人生道理,南怀瑾提出了实现路径:
通过研修中国传统文化三支柱“佛道儒”,以求大度看待大千世界;
学习获得专业技能傍身,凡事三思从容过生活。
佛心,即慈悲之心。中国的佛教文化就像一个大超市,百姓信佛者众多。教人向善,诸善奉行、诸恶莫作。这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知佛理明佛法,讲求的是修习“戒、定、慧”,去迷得悟;通过实证实修去除“贪、嗔、痴”。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就是由吴承恩基于 “唐僧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 佛教故事而创作的文学经典。西游记的团队建设,在管理学界经常奉为经典的团队。其实,西游一行五人分别代表着人的五种欲望“贪、嗔、痴、慢、疑”,所对应的人物就是猪八戒的贪吃好色、孙悟空的嗔怒而后战天斗地、沙和尚的愚痴迷惑、白龙马的傲慢无礼、唐僧的怀疑。西游降魔打怪的过程,正是修炼内心、去迷得悟的进修之途。
道骨,即自然无为。中国的道教文化犹如一个药店,所以有许多道士行医问诊的故事。道家创始人老子,其成名之作《道德经》5000字传世久远,影响着古今许多人信奉。道与魔可谓天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道者,仙风道骨,注重内外兼修,武当一派自张三丰创建,太极气功威名远扬四海,被拍成影视作品深受大众欢迎。今天读来,我们应当去除其怪力乱神、消极避世之糟粕,求取修身养性、无为而无不为的精华。
儒表,即仁义礼智信。中国的儒家正如一个书店,读书人自古研读经史子集,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成名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大学》,其核心思想是: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正是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理想抱负。儒家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先后出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儒家四圣“孔孟朱王”,即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教育意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为新时代现代企业的一名管理者,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时,我们需要汲取世界上先进的文明以求丰富和完善健全的人格。学习西方的管理学、先进的科技提升个人的IP,打造公司的品牌文化与专利技术。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思践悟,精于一技者成于一事,便可精致动人。真正的专家、学者,正是数十年勤奋钻研,持续攻坚克难,读书、做事、教学、研究,充分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读好书、做实事、识高人,在成功的道路上终生学习、持续成长,传道授业,善行利他,悟得人生的真谛。
本文作者 郭朝刚:奇哲创始人、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管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