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李国平讲师,李国平联系方式,李国平培训师-【讲师网】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国平:李国平:雄安要控制人口规模 避免再造一个大城市
2017-07-18 2612

李国平,现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第四节 李国平:雄安一定要控制人口规模 构建特色经济

  金融界:经济层面的问题是,从当下的市场流动性考虑,是否需要松一松银根来支援雄安新区即将出现的大规模基建?

  李国平:在中国这样大的经济体里面,新区的体量还是比较小的,社会资本稍微“抬手”,就能够实现。这就是大国的优势。

  当然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调动民间资本的参与积极性很关键。其实现在PPP在很多地方发展的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还是对未来预期的担心。但是雄安是国家战略,这就首先会给民营资本提振信心,由于会有较大的预期回报空间,这对追求长期收益率的资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金融界:未来京津冀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

  李国平:未来就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是核心,但不能忽略的是,在京津冀整个2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里,有18万多是河北。这个世界级城市群不仅要发展好两个超大城市北京和天津,还有更加重视河北各个城市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区域中心城市,比如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等,当然也包括现在的雄安新区。

  就雄安新区而言,其规模不一定要太大,不一定要超过石家庄等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能在200~300万就可以了。城市竞争力已经不仅仅在于规模的大小,更在于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雄安新区要有相对重要的核心功能,要对京津冀、对全国甚至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功能,起到枢纽作用,因此培育这些特色化和专业化功能更加重要。

  所以,未来京津冀会会成为联系紧密的,多中心网络化的成熟的大都市圈。

  金融界:谈谈环境,其实困扰京津冀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雾霾。按照您对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理解,还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比较完善,这是否意味着,北京的雾霾还需要数十年才能好转?

  李国平:河北产业结构不升级,北京雾霾压力不会消失。其实,现在产业转移升级已经在进行,像劳动力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的企业都在往外迁,甚至转移到海外,在这过程中,尽快经济发展的速度会降下来,但天会变蓝,水会变清。

  我的预计是,在203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后,也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我们也期望京津冀会在那会实现全面改观。

  金融界:现在还有担心就是对白洋淀的污染问题,突然来了这么多人,环境承载力是否需要考虑?

  李国平:所以我一直在强调,雄安新区的人口不能过多,功能也不能过多。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

  不过现在所谓的承载力概念并不是很科学,尽管大家都在说,但承载力其实是跟技术进步相关的,比如说,这个地方能承载多少人,跟你如何开发、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

  北京现在的问题是,存在人口过密过梳同时存在,不能单单靠说一个数来评价多了还是少了,不能简单粗暴的算算密度,应该拆看细看。北京现在已经很明确,未来要保持在2300万人口的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是说北京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而是人们的诉求在于更加舒适的生活,这样的话,人口的密度不应该过大,这样也便于城市从不宜居走向宜居。

  金融界: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雄安?

  李国平:首先,从空间尺度看,它作为承接地,一定不能离北京太远,雄安现在距离大概是120公里,这个范围按照现在高铁的速度是在一小时经济圈内的。现在普遍认为,只要处于一小时经济圈,是可以实现区域联动的。

  其次,并不是越近越好,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连到一起怎么办?一定要避免“大饼”和“小饼”摊到一起,又形成新的问题。太近反而不能起到分散的作用。

  第三,雄安现在的开发程度不高,建设成本相对比较低。

  第四,对白洋淀的适度开发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对于恢复白洋淀之前的生态环境有帮助。而且滨水的地理位置,无论是在景观还是在城市风貌上,都还是不错的。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