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寿恒,梁寿恒讲师,梁寿恒联系方式,梁寿恒培训师-【讲师网】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梁寿恒:NLP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16-10-12 3285


精彩介绍:

知识点一:信念的结构


知识点二:信念形成因素

1.触觉体验,例如,曾被火烫伤而知道火能伤人。

2.视觉感悟,例如,见到提出反对意见遭到领导叱喝,所以知道要对领导言听必从。

3.听觉催眠,例如,父母说不要和陌生人交流,所以我们对不熟悉的人有抗拒之心。

4.自我觉悟,例如,某人总是拒绝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终于认定他嫉妒我能力强。

特别需要指出,在中国,我们入学会有入学考试,出来社会工作会有入职前的岗前培训,但是初为父母时却没有相关的父母资格培训,导致很多小孩子成长过程中被灌输了一些不好的信念,比如现在警方呼吁家长们的,不要再告诉小孩“如果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抓走了”,而应该是有困难时要找警察叔叔。这些信念给孩子的人生带来很大的阻碍作用。

1.超越限制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就像一所监狱,而身在其中的人,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失去了自我。

1.没希望:无论你能力如何,渴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的信念。

2.无能力:渴求的目标有可能实现,但你没能力做到的信念。

3.无资格:由于某种原因,你不配得到渴求的目标的信念。

当我们的脑海里出现这些限制性信念时,我们的思考就进入了停滞状态,我们可以回想以下,当我们的脑海里出现了“我无能为力/我没有资格/我是个受害者/我不配成功/父母不允许我这样做”等等这样的思考负能量时,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被动,要想成功,我们需要把这三种限制性信念改变成以下信念:对未来充满希望,有能力和责任感,有自我价值和归宿感。

限制性信念产生于“问题框架”、“失败框架”、“不可能框架”中的总结、删减和扭曲,当这些信念脱离了它们起始的经验、价值观、内在状态和预期时,它们会变得更限制人、更难改变,因此我们需要把这些障碍问题的框架转换成解决问题的框架。类型思维方式类型思维方式问题框架聚焦于不受欢迎的症状和寻找症状的原因结果框架聚焦于目标或渴求状态失败框架聚焦于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反馈框架聚焦于事件带来的正面意图不可能框架聚焦于过去自我否定的因素就像框架聚焦于未来可以实现的可能破框之一:问题框架转换为结果框架

完成手术后,外科手术医生与病人的对话:

病人:医生,手术做的怎么样?(因为麻醉药效尚未过去,病人仍有些头晕和紧张)

医生:有个不好的消息,我们切除的是癌症肿瘤。

病人(绝望的表情):那怎么办?

医生(平静的表情):好消息是,我们尽可能完全切除了肿瘤,以后就看你的了!

病人(内心对话):医生说以后就看我的了,说明了我可以掌握我的命运。我要重新调整我的饮食,养成固定的运动习惯......

回去以后,她找到了个人的价值和人生目标,并付诸努力,几年之后,不但癌症痊愈,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健康。

点评:我们来看看关于“以后就看你的了”这句话,如果病人一直停留在问题框架,就会思考,“连医生都无法治疗我的病情,我自己更无法改变”,其结果就是等待死亡的到来而不做任何改变与尝试;幸运的是,病人转换到了结果框架,她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并且聚焦于这一目标去付诸行动,奇迹就发生了。

破框之二:失败框架转换为反馈框架

练习骑自行车摔倒在地的小孩和妈妈的对话:

儿子(气馁的表情):妈妈,我又摔倒了,好疼,这个自行车太难学了。

妈妈(慈祥的目光):孩子,虽然你又摔倒了,但是我发现你这次保持在车上平衡的时间比上一次久了5分钟喔。

儿子(惊奇):那这么说,我有进步啦。

妈妈:是的,你比我那时候聪明多了,咱们再试一次吧......

儿子又重新唤起了自己的热情与兴趣,终于,在摔倒了30次后,真正学会了骑车。

点评:我们来看看孩子的内心自我对话过程,面对再一次摔倒这一失败的事实,他开始有挫败感,然后产生了想放弃的念头,因为他看到的是自己能力太差这一负面的因素。妈妈在这个时候充当了一个很好的指导者,她及时把儿子的失败框架引导到反馈框架,然后在摔倒这一事实上面寻找正面的意图:保持平衡的时间更久了,把这个正面信息反馈给儿子后,给了儿子坚持的勇气和动力。

破框之三:不可能框架转换为“就像”框架

某公司上司和下属的对话:

梁总:小蔡,公司开展了一个新的设计项目,我觉得你可以胜任,所以我想把这个项目全权交给你负责。

小蔡:梁总,我之前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统筹工作,我觉得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这个项目,你还是交给其他人吧。

梁总:我可以理解你这么说是对公司负责任的态度,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现在你已经完成了这个项目,你会有什么感受?

小蔡:如果真的完成了,我会开心,满足。

梁总:那现在我们再想一下,要完成这项工作,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经验?

小蔡:需要有一个这方面项目经验的人给我相关的指导,然后我要快速的把以前的知识拎起来。

梁总:关于这方面我可以给你相应的支持,除了这些,还有什么阻力吗?

小蔡:这样的话,我觉得我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了。

最终小蔡用独到创新的设计方案,让公司在该项目取得了傲人的业绩。

点评:案例中的下属受限于不可能框架,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就否定了自己的创造力,进而不敢接受一次新的机会,上司充分的运用了“就像”框架的技巧,拓宽了下属的思考框架,运用倒推的方法,在下属脑海里植入了成功的影像,进而激励下属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最终给公司带来了卓越的成效。

2.转变过程

一个人的转变过程包括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求在该环境中达到某种目标。人们总是借助可参考的经验和认知地图来制定“计划”,改变自己的行为,然而,同样的行为并不一定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在通往目标的“路径”上,他们能获得多少支持,系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以及他们有多少可以使用的工具都会影响某种行为能否在系统内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我们要解决的信念问题和个人的转变过程有关:

1. 对目标的渴望。

2. 相信某些特定行为可以达到目标。

3. 对于行为是否恰当以及困难程度的评估。

4. 相信个人可以完成必要的行为以实施计划,实现目标。

5. 相对于这一目标和必须采取的行为,个人对自我责任、自我价值以及权限的感知。

更多精彩内容,请联系我。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厦门站 xm.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